|
燃油税是化解高油价的一剂良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0: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熊仁宇 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围绕着持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会议形成的几项决议中,近期不得上调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和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及医疗服务价格保持稳定的规定引人注目。 其中成品油的价格尤为敏感,在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里,纽交所的原油期货价格终于突破100美元大关,而国内油价自2007年11月1日调整之后便再无动作。而对于那次调整中的500元/吨的上涨幅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足。据相关研究人员分析,若要弥合国内外油价的差距,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有每吨1500—2000元的涨价空间。这只是去年11月初的情况,现在的国际油价已经较当时90美元的价格又上升了十几个百分点。无论愿意与否,国内油价将会上涨成了社会各界的公认的趋势。 但通货膨胀的压力又如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油价的调整无论从频率和幅度来说都是小心谨慎为上。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一次重申了油价稳定,但近期不得调整不代表永远不调整,国内外石油价格的差异必然会促使国内油价的上涨。既然涨势不能逆转,那么上涨的方式上能否有所突破呢?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之下,通过开征燃油税办法化解油价上涨压力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这至少从三个方面可以解释。 首先,目前国际油价高涨,国内的油价水平已经低于原油到岸价格,国内通过进口原油生产成品油的企业早已不堪重负。中央财政在前年和去年两次出台政策补贴中国石化的炼油亏损。国内的消费者一方面不愿意看到油价的上涨,但另一方面也明白油价上涨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一背景之下,开征燃油税提高的价格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第二,油价上涨所引起的怀疑之一就是中国的石油企业一方面强调自己由于价格管制亏损严重,另一方面却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问题在于,我国的石油巨头之中有的企业的原油大部分自产,而有的企业则大部分依靠进口。原油价格的上涨对于自产原油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而对于进口原油的企业则带来大量的亏损。如单纯的提高成品油价格使得原本就获利的企业也能得到涨价带来的新的盈利,这种逆向补贴会造成公众情绪上的不满,也违背了涨价的初衷。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对相关企业在涨价的同时开征了特别收益金以平衡各企业之间利润的差别。 如果我们能将开征燃油税的税收收入的一部分成立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对商品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就可针对这一由不同企业原材料来源不同造成的收益差距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渠道。对亏损较多的多补贴,对亏损较少的少补贴甚至是不补贴。 最后,我国的油价与国际市场油价变动相比,“跟涨不跟跌”的情况常常引起公众的非议。其实价格制定部门也有自己的苦衷,国际油价整体向上的趋势是可以预测的。这种短期的调整如果在一段时间之内会自动地回归,价格如果跟随这种变动而改变会使得价格的变动过于频繁,不利于市场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如前,如果存在这种由燃油税税收收入构成的财政专项资金,在这种价格回调过程中就能占据主动。当国际油价下跌或者新一轮的国内商品油价格调整之后,燃油生产企业能通过市场获利,这部分财政资金可以更改用途而将其投入到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中去。此外,燃油税开征所能带来的其它好处,比如规范财政收入、合理量化不同车辆的道路使用频率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