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庄虹:实施新所得税法的意义和影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17:49 新浪财经
中央电台就“实施新所得税法”访金融实践总编朱庄虹 主持人:用经济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敏锐的触角捕捉需求,用警醒的神经揭示幕后,用深度的思考发现规律,这里是中国之声财经在线,从生活中提炼价值。 主持人:中国之声,这里是财经在线,本月中旬,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条例从明年的1月1日起实行,新所得税法的实施,将对经济和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哪些版块和企业将会受益,本台记者周楠采访了《金融实践》网总编辑朱庄虹先生,为投资者解读这些问题,我们来听一下。 主持人:首先请您谈谈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有什么意义? 朱庄虹: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更加强调公平性:它适用于所有"身份"的企业,而不再分国有、民营,内资、外资。也就是说,新税法为所有在中国的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这既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的原则。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鼓励长期投资,关注企业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减轻上市公司成本负担,使分红增加,股民切实受益。 从统计数字看,我国企业所得税收入有大约80%来自内资企业,20%来自外资企业。新税法的实施,将使我国企业总体税负降低。据有关部门测算,国家税收将因此而减收930亿元左右。在目前我国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 这种“减收”的代价是可以承受和消化的,也是十分值得的。因为,“减收”的结果是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宽松,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足, 广大人民群众也可以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主持人:那么内外资企业两税合并后,对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有什么影响? 朱庄虹:2007年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所得税税率为27.94%,高于25%的统一所得税税率。如果再考虑到税收优惠,两税合并后,整体上市公司平均的所得税负担将减轻3个百分点以上。在目前1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721家公司的所得税税率高于25%水平,这721家公司的市值占总市值69%,今年中期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比例达73%。因此,税率调整将使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得到提升。 主持人:那么两税合并后,您认为对具体的行业业绩又哪些影响?对哪些公司有利?对哪些公司不利? 朱庄虹:分行业来看,采掘、金融服务、房地产等行业的现行税率在30%以上,在本次税率调整中受惠最为明显。另外,食品饮料、信息服务、化工、商业贸易和黑色金属等行业的现行税率在25%-30%之间,明年的所得税负担也会减轻。而高科技、机械类行业,由于原来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下调对它们业绩影响不大。 主持人:那么税制变化因素对外商投资中国有什么影响呢? 朱庄虹:根据经合组织提供的数据,2005-2006年度,世界 159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8.64%,其中有116个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或等于25%。因此我们说,调整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降至 25%,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还是低于世界的平均税率,也低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对外资企业仍然具有有一定的吸引力。随着整体投资环境的完善,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只会增强而不会减弱。 主持人:那么您认为两税合并对整体宏观经济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来处理实施新税法与经济金融失衡的关系? 朱庄虹:两税统一,总体上属于减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利润,尤其是会增加作为国内投资主要推动者的国企的利润,进而刺激企业投资和扩张。国内银行在受益的同时,也会间接增加信贷扩张的压力。在今年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现的情况下,应当关注税改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此外,也需要关注新税法对现有经济金融失衡的影响。例如,储蓄大于投资是中国经济失衡的根源问题,而这又源于过高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两税统一后,会进一步提高企业储蓄,加重流动性过剩与经济失衡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更有力的配套措施来降低企业储蓄。 再比如,两税统一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更多的海外资金会流向国内房地产投资领域,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对这些问题未雨绸缪,才能使两税统一的改革成本最小化。 录音登陆 you.video.sina.com.cn/b/9604751-1233717322.html 朱庄虹,金融名家, 金融学硕士,多家金融机构与企业独立董事和顾问。新浪财经频道专栏名家。《卧底金融学》创始人,他曾经在北大、清华、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财经类大学任客座教授,他曾是原中国最大银行经济师,他用16年亲身经历了该行的分理处,支行,分行,总行,直至任中央银行某杂志社编辑部的负责人,在原国务院体改办机关报期间,他还遍访了所有国内银行行长。编著出版了《中国改革的金融人》一书,在中国最大的国际服务企业作独立董事期间,他完成了与在京的外国银行分行的对接,并曾先后在中国多家大企业担任高管。邮箱:zhuzhuanghong@sina.com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