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医改方案此降彼涨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11:09 扬子晚报

  吴杭民

  众所瞩目的“医改报告”日前终于揭开面纱,卫生部部长陈竺特别提到的“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更让百姓对医改充满期待。据悉,到201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陈竺强调,除了增加财政补助,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详见本报12月27日A10版)

  [期待] 新医改应尽量做到契合民生

  新“医改报告”让人期待,可是人们至为关注的则是陈部长言及的两个关键点:一是降低药价,斩断医院以药养医脐带;二是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在当前物价涨声一片的民生状况下,人们更为关注的是现实生态。药价降了,固然有益民生,能够缓解公众看病贵的难题,可是医疗服务价格上涨,似乎又对冲了药品降价的益处。一升一降之间,医院的利益并未有什么损失,公众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地损亏。难怪公众有“拆东墙,补西墙”的质疑。

  从朴素的民生意愿看,人们不单是希望人人看得起病,更希望花最少的钱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健康权。所以,在新的医改方案确定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公益”和基本医疗“政府指导”之后,人们希望医院从迷失的经济人回归公益人的角色中来,放弃市场化的逐利欲望。而且,既然政府给予其“公益”身份,其生存就要以公共财政来进行奉养。在此情势下,所谓的“以药养医”也就成了没有意义的伪命题。这种身份的厘清,是政府和医院的事,和患者无关。同理,既然是财政挹注的“公益”身份,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涨价问题,同样要由政府来界定,来管理。如果医院果真亏损,可以通过公共财政的补贴去补漏。所以,公益身份的医院是将公共事业的成本摊薄到患者身上的。

  更重要的是,在老体制左右下的“看病难”问题,药费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来自医院漫无目的的各项医疗检查和化验。不知道医疗服务价格是不是包括这些部分。政府推动医改的善意值得肯定,但新的医改还应尽量做到契合民生。 张敬伟(江苏 公务员)

  [困惑] 此降彼涨能让百姓高兴起来吗

  在“医改报告”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后,“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信息,不禁又让人们困惑起来。尽管陈竺也表示,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但正如普通老百姓担心的:药价虽然降了,医疗服务价格却涨了,是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老百姓的整个医疗支出会不会仍然很高?百姓的钱袋子会不会依然沉重?

  坚持医疗服务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不变,在我的心目中,医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公益性的活力和生机,以更好的服务、更实惠的价格,让患者受益,从而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改变目前的不良现状,而不是恰恰相反——通过改革,制造新的“看病贵”、“看病难”。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卓小勤教授认为的:倘若单纯地调高或者降低某种医疗费用,确实可能出现民众担心的问题。

  近几年来,医药费连年上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以创收和经济效益为导向运转。而在目前披露的“医改报告”信息来看,呼声甚高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也未被考虑进去。在这种状况下,此(药品价格)降彼(医疗服务价格)涨的态势,又怎能让百姓高兴起来呢?在不少地方对一些就医费用实行最高限价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这个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性服务价格即使要涨,价格听证应该是必定的程序——“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难道无需问问老百姓同不同意?说涨就涨?

  医疗服务无疑是一项社会公共品,而提供价廉物美、甚至是无偿免费的社会公共品,被认为是政府的“天职”。以民生为核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就业、医疗、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诸多民生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既定目标。所以,在我看来,老盯着百姓钱袋的“医改”思路,让人失望。吴杭民(杭州 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