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医改医改 到底怎么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7:2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刘晓林

  万众关注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走向何方?答案终于在12月26日下午卫生部部长陈竺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报告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时“浮出水面”,初现“端倪”。

  医改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全民基本医疗卫生体制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陈竺这样概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他同时给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两步走”的时间表:

  ——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谁买单:

  政府为主,逐步提高投入比重

  谁来为将来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买单”,是政府,还是市场?

  此前,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邀请委托独立的非政府机构提出医改意见。其中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改革医疗体制的核心问题:医疗费用从哪里来?政府投入究竟是直接资助医疗机构(补供方),还是补贴消费者购买医疗保险(补需方)?

  陈竺在报告中给出了明确答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投入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政府投入占卫生总投入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

  陈竺解释说,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而基本医疗服务则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公立医院如何运行:

  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

  陈竺在谈到当前存在的问题时坦言,医疗机构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费用维持运行,实行创收归己、自行支配的政策,导致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职业道德建设薄弱,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负担加重。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的医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陈竺表示,中国将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陈竺强调,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责权。要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

  医务人员福利如何保障:

  增加财政补助,改革人事制度

  对于民众关心的切断医院以药补医、养医这条“财路”后,如何保障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保证患者治疗水平不至于降低等问题,陈竺也开出了“药方”:

  ——采取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规范收支,加强财务监管。

  ——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如何解决药品价格贵: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陈竺并没有回避当前药品安全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他承认,目前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低,流通环节过多、经营费用高,低价药品生产难以为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和能力严重不足。

  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陈竺表示,中国将加强药品供应体系建设,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以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为主,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民众用药安全。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陈竺解释说,即是中央政府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完善药物储备制度,保障民众基本用药。

  政府投入如何使用:

  重点向基层卫生倾斜

  “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报告指明了政府卫生投入的重点。

  陈竺表示,公共卫生机构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将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探索改革药品价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其公益性质。

  公立和非公医院如何定位:

  坚持以公立为主、非公共同发展

  当前,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现有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不断加大。公立医院怎样改革,非公医疗机构如何定位,也是医改的关键环节。

  关于公立医院的性质和定位,陈竺在报告中指出,除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外,公立医院要实行院长负责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陈竺表示,改革就是要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非公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保证质量、技术适宜、运转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

  如何保证药品安全监管:

  整顿市场、修订标准、健全机制

  监管基础薄弱,技术监督条件落后,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是目前中国药品监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陈竺在报告中指出,将从以下3个方面重点加强药品的安全监管:

  ——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加强药品研制整治,全面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加强药品GMP的监督实施;严格药品准入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标准和监管法规。

  ——全面加强标准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修订情况,加快中国标准修订速度,完善标准修订的快速应急机制。

  ——健全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鼓励创新药物研发机制;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注册管理;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计划;研究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方法,健全处理和赔偿机制。

  陈竺指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关部门将制定改革配套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他表示,将尽快拿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