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林伯强:高油价考验全球经济承受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6: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林伯强

  2007年国际油价走势可以用一个“涨”字来概括。纽约市场原油价格从1月份起就一路攀升,11月下旬一度逼近每桶100美元大关,目前仍维持高位运行格局。即使考虑到通胀和美元贬值因素,2007年国际油价也已和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的价格不相上下。高油价带来的冲击正在考验国际经济的承受能力。

  相对于以往的石油危机,各国经济对高油价的抵抗能力显著增强。不过,由于此轮油价快速上涨主要是由需求推动的,因而它的影响会更为持久。高油价虽不足以对全球经济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但它推高了通胀压力,对全球经济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美国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能源价格飙升,美国1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3%,涨幅创34年来新高。根据欧盟公布的数据,欧元区11月份的通胀率也高达3.1%,创下自2002年欧元流通以来的最高纪录。在“金砖四国”,除巴西外,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都承受着高通胀的压力。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说,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滞胀”的早期迹象。

  油价的快速上涨还对各国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短期内,它会引起居民实际收支余额的下降和物价水平的提高。由于能源支出增加,消费者不得不减少非能源消费和个人储蓄,消费信心和需求将受到打压。对于企业来说,油价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利润降低。如果判断石油价格上涨是长期性能源稀缺导致的,从而认定价格上涨可能成为永久性的趋势,那么,企业就会减少投资。油价上涨后,人们试图用其他能源来替代石油,于是替代能源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带动企业生产成本和整体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油价上涨后,货币当局会对油价冲击可能造成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做出反应。起初,货币当局会专注于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通常会通过提高利率来稳定物价。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又把油价冲击造成的需求减少看得很重,并尽力稳定经济增长率,央行就必须降低利率来弥补实际GDP的损失。因而,油价上涨常常使各国央行面临两难选择。

  历史经验表明,高油价对所有国家的经济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反通胀的措施可以减轻油价冲击对物价水平的直接影响,但无法完全消除其负面效应。要应对高油价的挑战,长期的应对措施自然是节能降耗和寻求替代能源,任何对新兴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与进口增长的炒作和夸大,都只会增加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并转化为高油价预期,从而进一步加大油价上涨压力。面对高油价的冲击,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主要石油消费国之间,进行理智的对话和国际合作是维护石油市场稳定,消除或减少高油价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实现各方共赢的基础。

  (作者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