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立群:目前不具备价格持续上涨的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05: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者按: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态势。物价上涨开始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而通货膨胀压力也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今日起,本报在“民生视点”栏目中,就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邀请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以系列笔谈的形式,发表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张立群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所上涨,受关注程度很高。我认为,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看,不存在价格持续上涨的条件。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几点考虑:

  一是尽管当前消费比较活跃,出口增长很快,但在政策调控下,投资增长总体稳定,控制出口增长的各项措施效果逐步显现。考虑目前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苗头,预计未来我国出口增长会有所降低,但综合来看,投资、消费、出口等三大需求增长高位稳定。

  二是我国目前供给潜力很大。从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看,我国劳动力、资金、技术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从体制方面看,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这就决定了供给保障能力很高。近年来,在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相关产品价格较快上涨的背景下,供给能力提高很快。2003-2006年,全国发电装机由3.914亿千瓦增加到6.22亿千瓦,增长了59%,年均增长16.7%;煤炭产量由16.67亿吨增加到23.8亿吨,增长了43%,年均增长12.6%;货运量由156亿吨增加到199亿吨,增长了27.6%,年均增长8.4%;粗钢产量由2.2亿吨增加到4.2亿吨,增长了91%,年均增长2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228万吨增加到1917万吨,增长了56%,年均增长16%。在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供求紧张状况基本改变。重化工原材料由供给紧张转变为产能过剩,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基本消除。

  三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涨价推动。食品涨价,不是我国农业生产出了问题,不是人民吃饭的基础出了问题。2004年-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增加,粮食供给的基础是好的。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短期原因:一是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加上美国等产粮大国将玉米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二是针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国家粮食库存投放不够及时;三是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较快增长;四是季节性因素影响。

  长期看,此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还是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各国经济发展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都呈现逐步提高态势。这是市场对工农、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必然调整,也是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反映。在收入较快增长的背景下,这一变化对城镇绝大多数家庭生活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目前,国内粮食、肉、蛋等副食品生产能力较强,在市场价格调节下,供给增长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持续较快上涨。

  因此,当前物价涨幅提高反映的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少部分产品供给问题引起的结构性价格上涨,不是供求总量关系变化的结果。预计肉禽蛋等产品供给紧张问题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在从严控制投资、控制不合理出口增长的情况下,未来物价总水平不会大幅上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