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胀为何比调控的力量更强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02:03 华夏时报

通胀为何比调控的力量更强大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央行针对持续上涨的CPI所作出的反应被舆论批评为总慢了半拍,然而在市场预期已久的今年第六次加息终于到来之时,人们还是感到有些震撼:2007年底,中国的通胀压力一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了。

  在加息对于抑制通胀预期及信贷、投资过快增长的必要性与加息会吸引更多资本流入的预期之间,央行经过艰难的权衡还是做出了取舍。

  但是,历史的经验预示着通胀压力恐怕并不会因此而停止继续上行的强大趋势。

  而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政治原因,政府也必然会高度关注通胀的进一步发展。

  从谷物到食用油,中国基本农产品的价格呈现持续的全面上升,其上涨压力正在由食品领域蔓延到其他领域。

  我们看到,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逐步见底、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及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拉动型通胀,已形成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对人民币升值的严格控制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经常性账户和资本性账户。此外近期央票冲销效果并不明显,货币供应增长助推着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

  央行正面临困难的货币政策选择。高利率可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加剧中国的货币政策困境。高利率也增加了中国公司的融资成本。

  然而,没有迹象表明以往的加息等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是立见成效的。

  在更为广泛的货币政策议程上,央行是否有必要证明,其正采取适当行动避免当前由食品价格上涨所驱动的通胀进一步扩大为由货币驱动的通胀?

  可以预料,今后一段时期,当局将进一步发行财政部特别债券和央行票据,人民币升值会略微加速。

  虽然这些措施不应被视为对当前货币政策立场的大幅调整,但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房地产、资本市场等已经显示出其致命的威胁。倘若实体经济的大规模破产开始蔓延,则或将意味着下一轮经济下降周期很快来临。

  可是眼看着外资源源不断进入,无论加不加息通胀几乎无法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最佳的选择是什么呢?是让通胀成为又一轮经济增长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催化剂,还是压低人民币资产价格,以抑制通胀为名,为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准备好一顿丰盛午餐?

  从凯恩斯到格林斯潘,他们都提出过,对于利率的预期,才是真正影响投资者的大事。

  调控通胀需要采取高利率来加以遏制,但高利率政策却可能会造成股市与楼市两大资产价格的大幅下降甚至泡沫破灭,并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调控政策会改变人们的预期,而当人们的心理预期发生重大转变并影响其行为时,流动性本身也会发生变动,流动性过剩在很短的时间内也可能会逆转为流动性不足。美国次贷危机,会不会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的确,现在中国必须运用财政政策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内需,比如扩大对社保、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的支出,加大对于低收入者的补偿等。因为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中国所采用的对于控制通胀的货币政策,其可调控空间十分有限,仅在发达国家进入降息周期的时间段内。但一系列财政政策要发挥实际作用尚待时日。

  那么,适当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将会被视为抑制通胀的办法之一吗?一个日益强势的观点是,加速人民币名义升值可以抑制通胀,从而使得实际升值速度未必能够很快,而对于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也比较有限。

  我们也许还应看到,由于当前的CPI指数中,粮食价格所占比重依然很大,因此,2008年CPI出现大幅下挫的可能性或许将被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所压制。至少在2008年的上半年,希望CPI有大幅度下挫恐怕未必是个很现实的期待。

  让人们可以估计到的是,十七大后启动的“轻度紧缩”周期、持续的紧缩倾向,以及外需的疲软等多方面因素在新的一年的会合,将减轻央行单纯依靠加息控制通胀预期的压力,而作为低息融资的主要受益者,大型国企或将极力阻止加息。由此不难想象,试图在2008年通过加息抑制CPI涨幅的机会,还能有多少,这是个问题。

  无庸讳言,通胀预期正在成为全球化环境下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一种常态,而如何有效引导、控制它,将是对中国人能否科学地和艺术地运用货币政策的一种举世瞩目的考验。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进入股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