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力资本低估已到偿债之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07:38 新京报
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之一其实在于劳动力收入过低,这一看似矛盾的论断背后有基于历史和数据的清晰分析。 国家统计局原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和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表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总水平明显加快,通货膨胀的压力继续增大(12月19日《南方日报》)。 对于物价上涨,普遍的解释是“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外贸出口的巨额顺差。因此,遏制物价上涨必须将贸易顺差降下来,最直接的办法则是人民币升值,降低世界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于是,显而易见的政策结论就是让汇率合理升值。 这种解释当然是成立的。毫无疑问,只要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减少了,物价肯定下跌,这个道理与把消费者统统关进笼子里不允许他们消费、则物价必定下跌并没有什么两样。仅仅从促进本币升值的角度来遏制物价上涨,只是对物价上涨现象最简单化的理解,而遮蔽了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讨论的话题是,造成贸易顺差连年上升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 劳动力成本“竞相逐底”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商品强大的竞争力来自于其低廉的价格,而低价格主要是源于劳动力和其他的如土地等物质性要素的低成本。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原因,普遍的解释是中国的劳动力相对甚至是绝对过剩。的确,很多的研究均表明,即便是最近几年出现了“民工荒”,但农村隐形失业人口仍然有1.2亿-1.3亿之多。 与劳动力价格相关联的基本事实是,近10年来,在考虑了物价上涨的因素后,我国所有地区的农民工工资水平都没有真正上涨甚至是负增长。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由于劳动力的过剩,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工资仅仅维持在“生存工资”的水平上。农民工工资“竞相逐底”,即工资水平竞争着向最低的生存线靠拢。 这一现象带来的宏观效应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国内需求不足,中国商品只能是竞相涌向海外市场;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又迫使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对资源的争夺和对廉价土地、劳动力进一步的压价;这又加剧了内需不足,进而加剧向海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反映到国内又会进一步压低劳动力工资……。 而微观后果则是,由于农民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所获得的微薄工资不足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于是只能是通过加班的方式获得收入,这又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且当正常劳动力获得的收入不足时,未成年的劳动力就会提前进入劳动力市场。 因此,农民工收入过低是形成流动性过剩进而形成通货膨胀的根本性诱因之一,欲从根本上遏制通涨,必须要首先解决这一问题。 强组织促创业偿还“旧债” 提高农民工工资,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 其一是从劳资双方的分配入手。之所以存在农民工工资竞相逐底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民工相对资方,从组织上看其谈判能力是失衡的。因此,应该真正保障劳资双方集体谈判机制的落实,帮助、支持农民工自己组织工会,与资方的组织进行自由谈判。如浙江省温岭市所实践的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就工资形成进行“民主恳谈”活动,在实践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劳资关系的和谐程度大为改善,工人工资和企业效益同步增长。这足以证明工会活动的有序开展是实现劳资两利的有效途径,并且在现实中完全具有可操作性。 其二是扭转劳动力市场供求局势。农民工供给过剩乃是基本的事实,供需失衡的现象不扭转,农民工工资不可能从根本上上升。而劳动力之所以过剩,是因为农民工就业机会少。目前的资金流向趋势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金融发育滞后,农民很难有机会从金融中获得创业资金。 中央现在提出的以创业促进就业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落实到农村,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让农民有机会从金融渠道中获得创业资金,由此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相应的制度转型也要同步跟上,至少要让农民获得自由转让自己资产如土地、住房的权利,对农村建设用地过于严苛的管理,事实上是让农民失去了转让资产、获得创业资金的机会。 其次,要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就业的机会成本,这样能够有效缓解工资竞相逐底的现象。第三,要实实在在加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的就业能力。 今天的中国完全有能力和机会尽快结束目前的低工资陷阱,最近几年,国家财政收入急剧增加,今年全国财政收入过5万亿毫无悬念,国家理应在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民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尽快偿还人力成本过低带来的“隐性通胀“之债。 □苏振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