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侯宁:打新股盈利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9:58 卓越理财

  上市公司:投机 投机 投机?

  “这种靠打新股得到投资收益的盈利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文/侯宁

  许多上市公司的三季报表虽靓,但同样可以发现,由于股市大盘震荡在“5•30”后日渐加剧,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收益,这使得第三季度上市公司单季利润增幅有所减小。

  “炒”字收益难持久

  时下,“打新股”作为一种企业新盈利模式广泛流行。 时下股市虽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前些时间的疯狂牛市确实为许多企业赚了不少钱。 日前,TCL发布公告称,今年1-9月,其累计申购新股35次,单次最高中签金额为1774.5万元,累计实现投资收益3918万余元。 TCL董秘王洪波曾透露,除了中国神华、建设银行等,最近热门的新股TCL都曾申购过。 其实除了TCL,有不少家电企业都有类似的情况,海尔、长虹、春兰、康佳、海信等家电企业均已涉足股市。例证显示,10月9日中国神华回归A股,首日股价上涨87.35%。按收盘涨幅计算,中国神华新股申购收益率达到了2.09%,创出今年的新高。据了解,有许多企业申购了该公司的股票,如TCL以702.8万元申购到19万股、康佳以710万元购入19.2万股、海信电器则持有6.6万股。随后三天,中国神华演变成“中国神话”——股价一路狂升,由68元涨到最高的94.88元,如果此时抛出这些股票,这些企业的投资收益都在150%以上。

  “这种靠打新股得到投资收益的盈利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博士表示,企业动用大部分资金来打新股的行为未必是好事情。他认为,通常,企业的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其主营业务上面。

  “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看似一片大好,但通过分析我们便会发现,这一态势根本无法维持,甚至,在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将可能面临业绩大幅缩水的窘境!”

  警惕投机思维泛滥.

  TCL动用1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投资A股的新股申购业务,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关注。不少人担心:如果TCL热衷于打新股,热衷于获得投资收益,这会否影响其主营业务的今后发展? 面对外界的质疑,TCL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启春向媒体表示,TCL拟通过增发募集的资金是要用于投资

液晶上游项目,而“打新股”则是用短期流动资金,两者完全是两码事,并不矛盾,而对此质疑是缺乏相关基本知识所致。

  笔者认为,作为一家亏损企业,TCL的主营业务一直难以振作,其国际化战略也遭遇了不小的挫折。去年以来,在股市赚钱效应激励下,许多上市公司都迷上了炒股赚取所谓投资收益,有些企业管理层对此已到了着迷的地步。世界上没一家企业会凭着炒股而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中国也一样,所以作为企业高层,要警惕这样的倾向;作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炒股也要有所监督。

  “为了发展股市,我们的政策多采取呵护态度,结果是短期发展了,却埋下了长期隐患。”笔者认为,作为新兴市场,一般股市都会经历这样的投机阶段,特征就是所有人,企业,都着迷于炒股,日本、中国台湾、印度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但随后的崩盘便把所有的“股神”打回原形,企业家们也才变得更为踏实。作为后来者,我国本来有一定后发优势,但由于相关不完善,根本不能杜绝和震慑金融犯罪行为。或许,只有经历了资本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后,中国股市才会变得健全一些。而面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要考虑修改公司法、

证券法,特别要针对证券犯罪、内幕交易等强化制裁力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