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房贷新政谁得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3:02 上海金融报

  傅勇

  一波疯涨过后,房价大有高处不胜寒之感。而在人们习惯并被迫接受高房价之前,改变房地产市场的博弈结构正当其时。

  12月11日,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下称《补充通知》),明确第二套住房的认定细则。与以往主要针对供方的房产政策不同,《补充通知》的矛头直指投资性购房需求,目的是通过提高第二套房购房门槛,有效抑制投资性购房的炒房行为。这将有助于住房回归民生本性。但也应该注意到,此番房贷新政并不完全针对高房价,而是规范房地产信贷管理,控制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的需要。

  房贷新政是在次级债券危机的警示下出台的,注意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美英房市陆续进入调整期,信贷市场的泡沫已开始破裂,而中国的房市却一枝独秀。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资本市场和银行系统的很多矛盾在房价上升期被掩盖起来,而一旦风险显现,将可能殃及整体经济。这一点在美国房市上表现的非常明显,并已引起国内决策层的警惕。并且,控制房地产按揭贷款还有利于控制信贷规模过度扩张,这也是从紧货币政策的题中之意。

  与此同时,《补充通知》的相关问题也值得关注。银行授信在执行层面上的可信度已受到各界的广泛议论,撇开这点不论,此番房贷新政还至少存在以下两点疑问。

  其一,提高房贷门槛或许只能限制中等收入阶层,而不是高收入阶层。对于那些资金雄厚的恶意炒房者来说,并不依赖银行信贷。财大气粗的人并不少见。实际上,早在细则出台之前,就有人表示这项新政只能限制部分的投资购房者。结果,第二套房贷款紧缩可能会演变成一个区分机制:中低收入者将被排除在投资购房者之列,而剩下的则是高收入者。对整个社会而言,这可能是一个不合意的逆向选择。因为,只有高收入者才能真正享受未来房价上涨的收益。

  其二,重要的是,第二套房标准的实施,并不会增加现有多套住房持有者的成本。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市中心的住房供应已经很难增加,持有多套住房者将不受此新规的影响,从而成为潜在受益者。因而,即便第二套房新规立即得到严格执行,也只能起到边际调整的作用,难以一举扭转现已较高的空置率。这一点将使新规效果大打折扣。

  其三,第二套房细则或将推升小面积房的价格。房市是高度联动的市场。一个看似压制投资行为的措施,也可能会抬高小面积房价的上涨。由于小面积房在税收、房贷等各个环节都享受优惠,这可能将抬高其价格,而小面积房价提升的结果是中低收入购房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不是政策的初衷。

  此外,叫停“小产权房”主要将影响到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选择。显然,到农村购买小产权房的人多半是中低收入者。与《补充通知》的限制对象不同,限制农村土地转为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小产权房的蔓延,将限制了中低收入者逃脱市区高房价的能力。

  诚然,继续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国有土地的界限是国情所需。土地制度极为复杂,不能仅仅从降低房价这一个维度来考量。温总理不久前在新加坡的演讲中再次强调,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至少是与住房一样重要的民生问题。

  打通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从根本上稳定房价,一个可能的选择是延续此前划分主功能区的理念,从全国和区域的视角来综合考量对土地资源的使用。鉴于房价上涨主要在大城市发生的现实,可以考虑在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地区形成城市群、城市带,用

公共交通缩短区域间的时间距离,而对在一些内陆地区,则应严格限制城市扩张,增加耕地供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