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实现房价拐点有待政策面更大决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4:19 大众网-大众日报

  媒体观点

  近一段时间,广东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惨淡的“观望市”之后,有几个城市几乎同时开始出现“降价”现象。深圳10月份新房均价回落至每平方米14797元,较9月下跌约一成。

  无须讳言,当下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早已脱离经济发展的现实,超越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重大障碍。但笔者认为,目前的房价波动仍然只是高位出现暂时波折,公众期待中的房价“拐点”很难如愿出现。

  最近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直接原因在于开发商资金面临严重紧张,并非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一般而言,由于财务制度和信贷调控的原因,每逢年底银行的银根都会趋紧,这就会造成开发商的资金紧缺。而今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紧缩的货币政策已让银行“无款可贷”。

  但现实而言,目前的“降价”只不过是权宜之计。首先看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问题。大多数观点都指责地方政府是

房价上涨的“幕后推手”。这一指责固然属实,但是在地方政府“幕后推手”的背后,却可以找出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缺陷。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事权责任,却减少了税收分配的比例。由此,所谓“土地财政”才应运而生。这也正是为何一些地方政府落实廉租房等调控政策效果不佳,却罕见被依规处罚的原因。

  其次,流动性过剩是当下

宏观调控的大敌,大量海外热钱进入境内并且热衷于资产价格的炒作,房地产和股市便是首当其冲。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绝非易事,但如果拟议中的物业税能及时推出,则意味着地方政府之于房地产业的获利方式将随之转变,由一次性获取转为分年取得,至少可以弱化地方政府推高房价的愿望。同时,由于物业税随房价高低而同步变化,将能直接打击房价上涨的投机愿望。

  由此可见,由于房产相关政策和体制改革推进尚付诸阙如,加之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推动房价上行的动力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物业税的实施是改变房价上涨趋势的核心政策,理应及时推出实施,而现实中物业税却一再延迟推出。这或许表明,要想打破房地产市场既有的利益格局和藩篱阻碍,还有待政策面更大的决心和勇气。

  ——东方早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