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CPI的测不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01:3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沈若愚 人们永远是健忘的。最近几个月CPI高企,大家都觉得不能承受。其实,CPI低位运行只是这几年的事,回顾一下历史,你会吓一跳。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4年,平均CPI是5.6%。关于通货膨胀率,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时候有人提出6%是一个线,因为超过6%是恶性的通货膨胀,6%以下是可以容忍的。后来有人说应该控制在2%,到3%、4%是可以接受的,别超过5%。其实历史上比较大的通货膨胀是1988、1989年,以后是2002、2003年,两次都是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今年年初,我们的目标是3%,而且认为是不难保持的,想不到上个月到了6.9%,这个月破7%也不是不可能。上上下下都被CPI弄得团团转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其实CPI是个永远也测不准的指标,原因很多,笔者列出最重要的两条。 一是“同质可比”原则。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复杂的指数系统,物价指数反映的是两个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相对水平,其编制原则是“同质可比”。“同质可比”是物价指数编制的金科玉律,绝对不能违背。比如:将彩电价格与液晶电视价格相比,得出的价格差就不是真正的价格变动。 但是不能否认,老百姓很多时候做的价格比较就不是“同质可比”。举个例子,2004年以前上海年青人为结婚购买的一般是普通彩电,但是到了2005年之后,上海年青人结婚时液晶电视已经成了标准配置。老百姓计算的就是这些“标准配置”的价格变化,很多时候就会感到“涨价了”。而与此同时彩电的价格就下降了很多,而这部分价格的下降就被计算入居民消费价格。 二是价格采集的方法。我国的物价调查统计应用的理论是抽样调查方法,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调查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这个观察结果进行推论总体数量的变化特征。要计算指数,肯定涉及两个部分:第一是权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第二是价格。价格的调查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市县、50000多个调查网点。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全国调查系统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的直接调查方式,由近3000名专职物价调查员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贸市场和商店现场采集价格资料。 据广东的一位专职物价调查员介绍,他们大多数时间通过扮演一名顾客,来询问价格。对于明码标价的超市,只要当好“一个出色的速记员”就行了。但是与西方不同,在我们国家,不要说农贸市场,就是在许多大百货店也都可以讨价还价,摸清真实的成交价格相当困难。一方面因为每个人讨价还价的能力,特别是真实的成交价格和你一般询问的价格往往会不一致。另一方面,这些专职物价调查员,很有可能因为经验丰富,比一般的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要强,导致采集的价格存在偏差。 虽然统计局发布的CPI测不准,但是在目前看来没有其他的指数可以替代,也没有其他的机构可以代替官方的统计机构来做这项工作。因此笔者建议各位,在作为投资者的时候就把CPI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作为消费者的时候就忘记CPI,相信自己的感觉吧。 (作者单位: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