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资委是否绊住国资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 14:34 经济观察报
程明霞 国有资产法长达15年的立法故事是一个漫长而巨大的谜。立法方出奇得低调,让这部旨在守护中国庞大的国有资产的安全、捍卫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根本大法,一直在公众视线之外沉默地前行。 比起《物权法》历经八审的挫折,比起《破产法》在二审后僵持沉寂两年多的坎坷,比起《劳动合同法》通过后引发的轩然大波,国有资产法自1993年起就开始了荆棘密布的立法之旅,至今已走过15个年头,却仍未能摆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桌面。 到底是什么绊住了国资法?在历经三届人大,几番起草班子重组,数次草案修改甚至推倒重来,中国经济也经过了几个波峰波谷之后,这部挣扎了15年的根本大法,终于即将走出曲折幽长的起草通道,揭开谜底。而这谜底的谜题所系,则是国资委。 国务院国资委在2003年3月诞生之时就身份奇特——“国务院直属的特设机构”。 当时参与国资委设计与组建的专家曾就此对记者解释说:所谓特设机构,“特”在它既不是政府机关,也不是事业单位,与国务院所辖的其他机构性质都不同。之所以如此定位,因为国资委组建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政企分开”与“出资人到位”。 而且,这个“特设机构”只是国资委的暂时身份,国资委的终极身份将是一个由国资法给予的“法定机构”,一旦国资法出台生效,国资委就将脱离国务院序列,成为一个独立的、直接的、只对国资法负责的机构。 因此,国资委需要国资法出台,给它一个终极而明确的身份认定;国资法在条文中明确国资委定位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这个用心良苦的安排,并没有像当初预想的那样成为现实。 2004年新一届全国人大重新组建的国资法起草班子,对2003年开始运行至今的国资委的定位并不满意。起草组内部对这部法律从名称到立法范围都有争议,只拥有惟一的共识:目前的国资委,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当初期望的 “政企分开”、“政监分开”,而仍然是一个“婆婆+老板”。因此,起草组认为,现在的国资委需要被重新定位、重新赋予职责、甚至重新调整。 但是,究竟该如何调整,成了各方争执不下的难题,而这又是这部法律绕不过去的问题,于是,之前已历经两届都没有搞定的国资法,在第十届全国人大这里再次一度停滞下来。 虽然保持了与之前起草组一样的极度低调,但新一届全国人大在2004年重新调整的国资法起草小组曾经雄心勃勃,列出了要在2005年初拿出一份完整草案的明确的进度表。但草案实际的进展远比想象得艰难,2005年初,这份未实现的进度表被放弃,起草组也并未再规划新的进度安排。 虽然起草组还在各地奔波调研,不断地举行会议讨论,但草案具体的进展一直沉寂无声,时有悲观的声音传出:看来本届人大也同样完不成这部法律,也许这部法律永远都出不来。 因为国资法历时数十年一直未能出台,导致当年设置在财政部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局在1997年机构调整时被撤销。当年曾在国资局工作过的人士告诉记者,当年的国资局也处在身份定位不明的状况,在工作中与其他诸多部委产生巨大摩擦,而国资法一直没有出台,无法给国资局一个稳固强大的合法地位,最终导致国资局在运行了整整十年后一夜间被撤销。 现在的国资委会不会重蹈当年国资局的覆辙? 直到2005年底,起草组在昆明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终于传出一些乐观的信号。有全国人大高层发言统一认识的这次会议,成为国资法出台的加速器。 起草组组长在这次会议上说:“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改革十分困难与复杂,是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都解决不了的,因此十分需要出台国资法,用法律手段来处理。”全国人大高层,也在这次会议上表态说,“国有资产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成败的物质基础……我们需要一部高质量的国资法,但不必追求完美……国资法急需出台。” 这意味着,本届人大主持的这部国资法力争要迈过国资委这道坎,解开这个结。 本报上周获悉,国资法终于于日前形成草稿,并定于本月下旬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正式进入立法通道。而国资委这道谜题可能的一个解是,如刘纪鹏所说:国资委成为一个叫“委”,但是从事国有资本运营的“公司”;而中投公司,则有可能成为一个叫“公司”的“国资委”。 可以想见,国资法本月“一读”揭开谜底,不会是这个历时15年的立法故事的结局,作为维护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一部“公法”,它在更大范围内的争论,也许不会比《物权法》更小。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