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活期储蓄利率是否变动受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23:04 中国经济时报

  若活期储蓄利率继续“按兵不动”,不仅加剧了负利率状况,助长商业银行继续“沉湎”于利差,对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未必是好事

  ■记者视角■本报记者张炜

  1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6.9%,为131个月来新高,刷新了此前于今年8月份和10月份创下的6.5%的近11年高点。这使得活期储蓄利率是否上调,受到商业银行和储户的共同关注。业内人士呼吁,活期储蓄利率继续“按兵不动”,不仅加剧了负利率状况,而且可能导致货币紧缩措施治标不治本。

  去年以来,我国已经加息多次,但活期储蓄利率仅在今年7月加息时提高了0.09个百分点,由0.72%上调到0.81%。这也是5年多来的首次上调,与定期储蓄动辄一次加息0.27个百分点形成鲜明反差。活期储蓄利率几乎不动,让商业银行捡了大便宜,储户则吃亏。我国目前的储蓄活期化特征特别明显,活期存款在储蓄中的占比很高。央行上海总部本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沪上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分别增加535.2亿元和123.3亿元,同比分别多增35.8亿元和23.6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和活期储蓄存款分别增加497.3亿元和120.7亿元,同比分别多增59.2亿元和18.2亿元。当月,沪上中资金融机构新增保险公司存款223.7亿元,其中85%为活期存款。再看工商银行2006年年报披露的数据,2006年该行公司存款平均余额中,定期和活期分别为7865亿元和19277亿元;个人存款平均余额中,定期和活期分别为22051亿元和10356亿元。

  今年以来股市活跃,以及CPI高企,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储蓄活期化现象。一方面,居民储户希望通过股市获取较高的收益,资金进出频繁。即便股市出现高位震荡,仍有大量资金以活期形态在场外等待机会,或参与“打新股”。另一方面,CPI高企造成负利率,加息在年内已实施了5次,再度加息是预料中的事情。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下,居民储户十分看重资金的流动性,而不会轻易选择中长期储蓄定存。从近几期凭证式国债销售的冷热对比中,就可以看出中长期定存的受欢迎程度。2007年凭证式(五期)国债于本月5日至20日发行,其中3年期和5年期的票面年利率分别为5.74%、6.34%,分别高出同档期储蓄定存税后收益率0.781个百分点和0.868个百分点。由于票面年利率高于之前发行的第四期凭证式国债,本期国债销售情况较今年前几期好转,但与去年当天售罄的抢购场面仍有差距。在本期国债发行的第六天,沪上银行仍能买到3年期品种。

  看看国债销售“吃力”,就不难理解储蓄为何大量活期化。如此大量的活期储蓄存在,商业银行自然乐开怀。多家上市银行承认,存贷利差放大及活期存款比例提高,降低了负债成本,是银行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不难理解,一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主要依赖于存贷利差;二是贷款利率上调多次,活期储蓄却只是微调了一次,利差收益的增加不足为奇。既然利差收益能够带来滚滚财源,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可想而知。监管部门已经多次“告诫”:商业银行应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合理控制信贷规模,正确处理商业银行短期经营目标和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关系。因而,有专家提醒,若活期储蓄利率“按兵不动”助长商业银行继续“沉湎”于利差,对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未必是好事。

  相比之下,居民储户的活期储蓄吃了大亏,负利率现象进一步加剧。与目前市场上的现金管理类

理财品种相比,活期储蓄的弱势越来越明显。在新股连续发行引起短期利率急剧走高的背景下,近日,货币式基金出现整体收益走高的态势,多只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以上。相比之下,0.81%的年化收益率,对活期储蓄来说太不公平。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如果活期储蓄利率继续被商业银行大赚的话,将影响到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等于普通民众用微薄的劳动收入补贴了银行的巨额利润。

  最新一次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的幅度为1个百分点,显示出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决心,下一步该是出手上调活期储蓄利率的时候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