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贸增长方式要以质取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8:2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宏观经济·外贸 07年外贸顺差增速减缓 一直将“减顺差”作为部门工作头等大事的商务部,一改以往对我国出口势头过猛的判断,转而对出口企业打出了“积极防范出口急速下降”的风险提示。种种迹象预示着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转变。 本报记者 周娜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增幅呈下滑趋势明显。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幅达20.4%,第二季度下降到15.6%,特别是今年7月次债危机爆发以来,第三季度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幅仅为12.4%。 风向突变。一直将“减顺差”作为部门工作头等大事的商务部,一改以往对我国出口势头过猛的判断,转而对出口企业打出了“积极防范出口急速下降”的风险提示。种种迹象预示着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转变。 而刚刚结束的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07年贸易顺差增速减缓 国家商务部日前就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7年秋季)》,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1万亿美元,较去年增长20%以上,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地位。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达到15707.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8781.3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国家推出的一系列调整进出口结构,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势头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集中表现为,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增长平稳,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性产品进口有所加快。今年8、9月顺差增速有所下降。 但由于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和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强,顺差规模过大的矛盾尚未有效缓解。前9个月,贸易顺差仍达1855.4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1774.8亿美元的规模,预计今年全年的贸易顺差总额将在2500亿美元左右。 “减顺差”是失策? 一味减顺差“这种做法未必恰当,甚至可以说是失策。”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日前撰文指出,“我们需要引导国内外对减顺差政策效果的期望,不能造成减顺差可以立竿见影的错觉,不能过早地声称顺差增长势头减缓,甚至已经开始绝对减少。今年3月份我们的一些舆论过早宣称减顺差政策开始收效,顺差增长势头已经走到拐点,就是失策。” 自从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首破千亿美元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已经作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一极而成为世界性的经济话题。对此,我们需要明确: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是中国经济内部的某些特点或问题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产生的,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要“解决”中国外贸顺差问题,都需要明确责任,并合理分担调整外贸顺差的成本。 梅新育强调说,之所以要提出中国调整贸易顺差的明确责任与成本合理分担的原则,既是为了确保贸易顺差调整措施的可行性,也是为了给我国、给商务部门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际上,奉行这一原则首先就是要明确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次,鉴于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平衡而可持续增长的经济产出是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各国为此承担的调整成本类似税收,因此分担调整成本时也应当符合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即受益原则和负担能力原则,前者要求受益多者多承受负担,后者要求实力强者多承受负担。” 梅新育认为,不能将顺差视为万恶之源,而要引导国内外公正看待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我们的顺差削减政策见效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更重要的是,中国贸易顺差调整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还要取决于贸易伙伴的行为。 因此,在对外贸易政策中,政府应该在顺差中寻求平衡,采取有进有出的双向调控机制,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减少控制出口政策出台的频率,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借助香港或欧亚平台寻求解决方法。 我国外贸增长方式发生显著变化 商务部在上述报告中提醒,随着近年来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中国面临愈来愈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贸易摩擦出现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扩展,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从反倾销等传统领域向反补贴、技术壁垒等新的形式延伸,从具体产品层面 向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层面发展等趋势。这对今后中国外贸的持续增长仍是严重威胁,一旦世界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降,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将更加严峻。 种种迹象预示着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转变。 11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明确表示,中国在扩大出口的同时,特别注重扩大进口,希望能够从扩大进口的角度上来减少贸易的不平衡。 可以看到,从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鼓励和支持扩大出口”到今年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这背后是我国外贸形势的变化和统筹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破万亿美元。据商务部预测,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超过2.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将达到2500亿美元。顺差过大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国际贸易摩擦压力加大等问题凸显。 由此,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在更加开放和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推进现代化建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重要。商务部负责人表示,“坚持以质取胜”,意味着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观点] 变外汇储备为资源、能源和高科技储备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日前提出,我们要将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运用好,将其转变为资源储备、能源储备和高科技储备。 李连仲表示,把外汇储备变成石油、铁矿、铜矿,资源储备、能源储备,高科技储备和农业储备,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大课题。在走出去的问题上,还应该包括农民的走出去,他说,我国现有土地面积是18.27亿亩,农民工进城,种粮的人在减少,吃粮的人在增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鼓励农民也走出去,到缅甸、到柬埔寨种粮食,增加国内粮食供给。” 他说,下一步我国还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要加大推进的力度发展直接融资,债券市场要大力发展”。银行能不能保证大企业服务到位,中小企业也服务到位,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另外,现在我国保险占GDP的2.7%,而国际上这个指标平均是8%,发达国家是10%,美国是13%,所以保险业要加大发展力度。 他还强调,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节约资源能源。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