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明年货币政策从紧的力度与持续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1:18 南方日报

  财富时评  

  □杨涛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了明年宏观调控的思路,即“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其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这样提,充分表明了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胀压力增强的担忧。

  然而,无论是1997年出的“积极”财政政策,还是此后“中性”或“稳健”的宏观政策,以及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适度从紧”,从政策内容信息传递来说,都有一定的含糊性。在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剖析明年货币政策从紧的真正内涵,探讨促使宏观调控效率提高的根本要素。

  最先应明确的,是明年货币政策从紧的真正力度。我们知道,今年面对经济过热压力,所谓“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达到很高的调控强度,连续5次加息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可以称为严厉的货币紧缩措施。那么,去掉“适度”的从紧,是否意味着更强烈的货币调控呢?显然不能这么认为。事实上,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顺畅,政策时滞性也长得多,因此很大程度上,明年是维持今年货币政策的效果。无论“适度从紧”还是“从紧”,都是基于一个判断,即当前经济需要紧缩性的反周期操作。在从紧的思路指导下,明年的货币政策实际力度,预计更多还是“略紧”,从而既保持紧缩性效果,又防止陷入“防冷怕热”的传统陷阱。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明年货币政策从紧的持续性问题。对于投资推动型的

中国经济,由于经济结构、部门的失衡,强力的宏观调控仍易使经济陷入冷热转换的极端,这就需要对未来内外经济环境的演变做到未雨绸缪。无论从各国经验,还是中国经济内在的周期性变化来看,明年奥运会之后下半年,都很有可能出现增长放缓。同时,多数观点认为,明年世界经济将进入下行周期;而在各国金融企业年报公布后,第二轮次级债危机的冲击可能也会到来。由于前景低迷,美国11月29日发表的报告将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由原先的3.1%下调至2.7%。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影响脱钩是不可能的,因此必然面临被“拖后腿”的外部压力。1997年由于国内外的冲击,货币政策从针对过热骤变为刺激经济,就是一个前车之鉴。此外,由于美国已进入降息周期,国内持续加息也会扩大中美利差,加重流动性和人民币压力。种种因素表明,随着内外环境变化,明年货币政策“从紧”的程度或许会逐步下降。

  关于明年货币政策从紧的实施途径,也是颇值得人们思忖的。众所周知,由于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市场、机构等方面的缺陷,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最终效果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方式,都有向计划体制复归的倾向。无论是信贷规模控制还是窗口指导,都运用得越来越频繁。对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控信贷“投放节奏”,有一种猜测就是把信贷调控从年度转向季度调控。这种影响是深远的,但必须考虑到种种可能产生的效果,因为监管者并非万能的市场预测者。例如,今年第四季度严控银行贷款,明年初只能放开,那就会释放出更大的信贷冲动。

  还有,也不能忽视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搭配问题。所谓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针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来说的。在我国,目前的通胀压力更多是隐性通胀的显性化所造成的,而这些隐性通胀则是资源、劳动力价格过低,居民最终消费不足等非市场因素共同造成的,无论加快还是缓解隐性通胀的释放速度,都不是货币政策所能做到的,只能依靠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市场机制深化等其他措施。再就是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速度也可能加快,因为
人民币升值
能适度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当然,为保持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协调,促进进行中的外汇储备改革也是必需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