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货币紧缩和人民币升值是对抗通胀最有效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1: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特约撰稿 哈继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本月5日结束,会议上传递出来的政策信号,为明年的经济发展定了调。细心的人会发现,近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一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从今年开始,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逐渐转变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适度”两字删除,强调“从紧”。这意味着明年货币供给增速将放缓,贷款控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今年以来,货币增速较快的重要原因在于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涌入,而央行的对冲力度相对不足。在紧缩货币的目标下,明年央行将加大通过数量型工具的对冲力度。此外,出口放缓使得明年贸易顺差增速将大大低于今年,据推算,2008年的增速约为30%。这将使得明年外汇储备增速也要慢于今年,因此基础货币增速也会回落,从而使得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将比今年有所下降。根据笔者的预计,2008年广义货币增速将从今年的17.6%降至16%-16.5%。

  此外,信贷和货币增速属于流量流动性,明年将偏紧;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存量流动性,即潜在的可购买

股票的资金量明年也有可能将进一步下降,因此对于资本市场的存量流动性明年也要比今年有所收紧。

  总体来看,今年最后两个月的紧缩政策将使得明年年初投资有所放缓。但明年全年不大可能延续今年后两月的紧缩程度,明年整体市场环境要比今年第4季度宽松。笔者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11%的增速,但从季节变化上来看,明年经济可能呈现“低开高走,前低后高”局面。

  笔者认为,存在明年按照季度考核信贷额度的可能性。明年新增贷款额度或与今年持平,全年信贷余额增速目标可能设定为13%-14%,比今年下降2个百分点。

  此外,目前通胀仍然是局限于食品领域的结构性通胀,但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美元持续贬值下将继续高企,输入型通胀可能给中国未来物价走势带来压力,货币紧缩和

人民币升值将是政府对抗通胀的最有效方式。计算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其他条件不变,中国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8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3.2个百分点;货币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2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0.8个百分点。为此,笔者预计,2008年,央行将更加重视使用人民币汇率工具,并在明年内实现升值10%,从而将明年的CPI控制在3.5%-4.0%。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不断降息的局面下,中国利率上调空间已越来越小。

  笔者认为,尽管政府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但并不意味着要促使经济显著放缓来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国内的结构性通胀并非经济过热所引发,而且实证研究发现,所谓产出缺口并不能从实证上解释国内的通胀,这恰恰说明目前的通胀很难归咎于经济过热,而是由于少数农产品的供给短缺引起的。因此抑制通胀的主要武器不是经济增速着陆。

  (作者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