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0:3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在3%以上,最近连续三个月超过了6%,其中8月份和10月份还达到了十年来最高点。对此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

  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提出要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列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

  物价,影响经济全局,关乎百姓福祉。解决这一问题,对于2008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改善人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物价上涨仍属“结构性上涨”

  今年以来,国内猪肉、食用油和

柴油、液化气等价格上扬,
房价
等快速攀升,尤其是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CPI突破年初预定目标,对普通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从中央到地方,从经济界、理论界到广大群众,对这一问题十分关心。

  分析当前物价上涨的成因,权威部门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是由部分食品涨价导致的结构性上涨。

  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首要原因。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是影响CPI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两涨一稳”,充分说明当前的物价上涨仍处于结构性上涨的阶段。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日前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5%至4.6%,总体上属于温和通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专家张立群说,我国近年注重培育基础供给能力,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供求总量关系呈基本平衡甚至存在局部产能过剩的状况。如果调控及时、有效,由食品涨价引起全面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增加

  尽管当前物价的上涨仍处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对于物价加快上涨的危险性,还应有足够的认识。这也是中央政治局把解决物价问题,作为2008年经济工作重点的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11月发布报告,提醒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份报告给出了三点理由:一是粮食价格引发价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二是能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总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物价面临着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重通胀压力。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也形成了价格上涨压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某些商品价格上涨也会影响国内市场价格。而这一点,在今年粮食价格的上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提醒我们决不能小视当前的“结构性上涨”。尤其是这一问题有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全局、普通群众生活时,更要高度重视。运用多种手段防止明显通货膨胀发生

  针对物价上涨问题,今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稳定价格的举措。在政策层面,特别考虑了低收入群众、在校大学生等的生活影响问题。

  物价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十分复杂。既要顾及生产,也要顾及消费。统筹使用各种调控方式和调控政策,稳字当头,应该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逐步消除经济运行中可能促使物价上涨的因素,2008年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百姓生活明显改善,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承 周英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