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宏观调控两害相权 远虑不除近忧难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1日 12:27 经济观察报
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可以预期,这也是就要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 每年一度的中央经济会议,主旨即在于把脉当前的经济形势,为下一年的经济工作定调,明确工作重心。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得益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大局的准确把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和分寸的掌控。 当前,流动性过剩、投资过度、顺差过大的局面没有根本的改观,楼市和股市泡沫泛起,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如果考虑到世界经济可能出现下行风险,美联储进入减息周期,明年宏观调控要考虑的因素超过以往,决断可能更加不易。 需要注意的一个趋势是,中国经济中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的现象将更为突出。过去几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是防止经济过热,频频出手的货币政策乃至行政手段,大多着眼于当下的短期政策,然而,现在看来,影响中国经济的一些长期矛盾更值得高度关注。 比如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因为对通胀的高度警惕,有关部门对于相关的改革方案迟迟未予放行,而是更多地采用行政管控的方式强压价格,这导致了供求关系的失衡,虽然短期内问题似乎不再,长此以往却可能使累积的矛盾逐渐激化。这几个月出现的油荒,即是价格扭曲的典型一例。 过去几年,尽管有关部门持续出台措施稳定成品油供应,但是油荒却屡次发生。以“不准涨价”为代表的价格管控措施短期内确实起到了稳定物价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导致物价上涨的根本性因素。凡此种种,或可说明,近期对中国经济的调控要着眼于当下,更要放眼未来。 这几年宏观调控部门出台各种政策为经济降温,面对资源价格扭曲、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统一、不同所有制企业税负不均等矛盾,有关部门希望找到更好的政策窗口,以避免政策效应互相抵消的情况,甚至担心改革步伐过快引起波动,有些改革事项因此至今尚未落实。 这种考虑固然有理,然而应该看到,一些长期矛盾凝聚成结,反过来也妨碍了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作用。也因此,一旦投资过度,物价高企,市场化手段往往因此颇受掣肘,动用行政性调控手段的呼声便起,以为市场化的方式见效太慢,有些人甚至怀疑市场化调控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有效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要把深化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协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我们以为,着眼于当下,应该继续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适当搭配,为中国经济平滑运行乃至软着陆创造条件;而放眼看到未来,则要下决心放弃一些当期利益,敢于牺牲一些局部利益,两害相权取其轻,抓住时机完成那些影响整个经济大局未来的改革事宜。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