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住有所居新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07: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11月的重庆笼罩在深秋的阴冷中,居住在仰天窝“江南世家”廉租房小区的低收入家庭,却洋溢着温暖——“住有所居”新探索

  本报记者 王 炜

  一次性解决3万多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重庆南岸区赢得了许多城市敬慕的目光。自2003年以来,南岸区共建设保障性住房288.02万平方米,包括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阳光公寓等,解决了35018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低保户和农民工的住房困难。在此基础上,南岸区开始完善廉租房保障方式,为建立完整的“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体系,展开了探索。

  廉租房——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进入11月,深秋的阴冷笼罩着山城重庆。彭朝瑞母女的小屋里,却洋溢着温暖。

  今年2月,44岁的残疾人彭朝瑞带着女儿,搬进了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仰天窝的“江南世家”廉租房小区,告别了十几年来一家5口人挤在20几平方米平房里的促狭生活。31平方米的一室一厅被母女俩布置得十分温馨,每月46元的房租对领低保的母女俩而言,尚可承受。

  “江南世家”毗邻繁华的南坪商圈,交通便利,是南岸区第一处集中建设的廉租房,总投资1500万元。和彭朝瑞一起搬来的一共有250户家庭,都是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的低保户。小区房屋的套内面积均不超过40平方米,但

户型设计合理。记者在朱数德老人家里看到,39平方米套内面积的房子设计成两室一厅,功能齐全,稍加
装修
,住得舒服。

  截至目前,通过实物配租(政府分配廉租房屋)和租金补贴(政府货币补贴居民到市场租房)的方式,南岸区提前一年实现了对1198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的低保家庭廉租房全覆盖。“现在我们已经将廉租房的覆盖范围扩大至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低保户,一下增加了约2000户,2010年将全覆盖。”南岸区区委书记张季告诉记者。

  目前,南岸区的廉租房保障以租金补贴为主,每人每月补贴100元。南岸区房管局副局长刘玲说,租金补贴的方式好操作,也利于退出。“如果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了,不符合享受廉租房的要求,直接停止发放租金补贴就可以。如果是实物配租,我们不可能把人赶出去。”

  享受租金补贴的家庭普遍反映租金太少,在市场租房困难,特别是一人户,每月用100元租金加上自己再贴补部分,在市场上仍难租到合适的房屋。刘玲说,老百姓更希望实物配租,这样他们能实实在在住上房子。近几年,南岸区共建设了2.2万平方米廉租房,实物配租比例已由2003年的11%提高至目前的37%。未来5年内,还将建设5万平方米廉租房。

  为了多渠道增加房源,南岸区实行减免开发项目配套费、税收,放宽容积率等政策,要求在每个商品房开发项目内配建不少于5%的保障性住房,以廉租房为主,政府按成本原价收购。“这样既方便了城市整体规划,又能使廉租房家庭享受更好的配套和公共服务。”

  背景:今年以来,各地廉租住房制度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来自建设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656个城市中,已有586个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占89.3%。2007年计划安排廉租住房资金达到70.4亿元,超过2006年之前廉租住房资金总额。目前,我国廉租住房制度仍然面临着覆盖面较小、实物配租供不应求、保障方式比较单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阳光公寓——

  助农民工融入城市

  在南岸区,农民工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龙门浩街道金桂园A幢2层,本来是一间图书馆。图书馆搬走以后,南岸区政府投入35万元,将闲置下来的1400平方米改造成有32间宿舍、150多张床位的“阳光公寓”。农民工只要每人每天花上1元钱,加上每月16元的水、电和天然气费,合计每月46元,就可以安稳地住在这里。

  “阳光公寓”里不仅有公共厨房、卫生间和洗澡间,还有阅览室、娱乐室。农民工住在这里,可以做饭、洗澡,还能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可以上网学电脑。房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柜子。公寓还专门设立了治安室和管理办公室,消防设施一应俱全。

  62岁的公寓管理员顾思庆告诉记者,农民工搬来这里以后,有了洁净、安全、稳定的住宿环境,卫生习惯、健康水平和个人素质都有很大提高,很快适应了城市生活。目前,南岸区政府已经投入250万元,在辖区7个街道全部设立了阳光公寓,共设置了5000张床位。据街道统计,农民工入住阳光公寓一般8个月,就能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逐渐融入城市。

  在顾思庆看来,“阳光公寓”模式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政府只要一次性投入,其后依靠市场运作,可以实现“以寓养寓”。他算了一笔账,农民工每人每月交46元,150张床位就有7000多元收入。支出方面,3名管理员的工资约2000元,水、电、气的费用约4000元,总支出为6000元左右。结余资金可以用来进行维修维护,或购买图书等,不需要政府额外投入。

  “我觉得很幸福。”52岁的张七林去年8月搬进阳光公寓,此前他换过18个住处,几乎住遍了南岸区的每一个角落。像他一样,农民工住进阳光公寓前,大多住在城市角落的平房里,有些甚至是危旧房,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租金也普遍比阳光公寓高出一倍。

  阳光公寓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南岸区还将投入250万元,增加5000张床位。这样基本能解决辖区内1万名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居住问题,总投入不过500万元。张季评价这项工作是“四两拨千斤”。

  近年来,南岸区还建设了18个

经济适用房项目,共12947户;拆迁安置房项目27个,共安置21624户。加上廉租房、低租低价房、阳光公寓,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在制度上有所创新。据估算,南岸区每年投入住房保障的资金近1亿元。

  “解决住房困难是政府的责任。解决老百姓住房困难的责任,政府不出来承担,就没有人承担了!”张季说。

  背景:《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中专门提到,要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适应农民工支付能力的出租住房。《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并纳入政绩考核。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