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危机不能在中国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01:58 第一财经日报

  也许是时间上的巧合,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刚结束访华,法国总统萨科齐11月25日就开始了入主爱丽舍宫后首次中国行和亚洲行;温总理和安倍首相倡议的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将于12月1日在北京举行;12月1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也将率代表团来华,参加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有关贸易平衡、人民币汇率和市场开放等问题,始终是焦点话题。

  美、日、欧政要如此密集地来华,与中国高层就有关经贸热点问题深入交流,当然表明中国作为近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国家,其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双边或全球经贸合作的许多问题都绕不开中国。

  这当然不是中国自我感觉良好。虽然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士上周称,今年中国GDP总量可能暂时还无法取代德国而跃居世界第三,但近几年

中国经济连续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今年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预期,因此明年中国当会在经济总量上超越德国,而假以时日,亦可能赶上日本——当然,这都要以中国未来不出现大的经济和社会波动为前提。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分量越来越重,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经贸依存度也不断增加,需要协调的贸易摩擦等问题也越来越多。事实上,这种状况从几年前就开始显露,中美、中欧、中日之间莫不如此。特别是中美之间,因为对华贸易存在巨额逆差,美国政经各界一直对此存在争议,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缩减对华逆差,要求中国加速开放市场的呼声至今未绝。

  类似的问题在中欧、中日之间也逐渐突出,特别在一些具体的贸易和投资领域,分歧不少。同时,因为中国事实上存在相对较高的污染和能耗,美、欧、日等国均在不同场合表示,希望中国能够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更高的自我要求。从根本上说,这些国际声音与中国正在贯彻实施的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但中国毕竟有自己的国情,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充分考虑自己作为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严峻现实。

  这个基本现实,要求中国必须融入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在国际社会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不仅要继续发展与友好国家的经贸合作,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成为国际重要事务的主动担当者和积极建设者。但这一切都不能超越中国的实力,不能以损害中国的利益为前提。

  比如关于

人民币汇率问题,这始终是中国的主权事务。中国首先要考虑汇率改革和
人民币升值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才是兼顾国际影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欧盟的认识都还不够清晰,有关表态还显得不够理性。人民币过快升值,无助于改善其贸易逆差状况,这早已有理论和事实为证,且以今日中国的承受能力,人民币过快升值会直接导致中国许多本已利润微薄的出口行业难以为继,从而影响美、欧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用品供给,最终抬高许多人的生活成本,影响经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当前经济过热,确实有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的原因。

  再从中国自身的经济与金融安全考虑,十年前发生在泰国等地的金融危机,绝不能在中国重演。因此人民币过快升值,以及中国央行为收紧流动性而连续加息,都会吸引更多国际游资涌向中国,从而给中国金融系统造成更大压力,一旦金融市场因资产泡沫骤增而崩盘,其负面影响将绝不仅止于中国境内,而必然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球发散。

  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特别是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不完善之处很多,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脆弱性还比较突出,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有关交流与对话中,需要审慎行事,一味向中国施压是不明智的。环顾全球,中国是为数不多仍然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这是延缓世界经济走向衰退的重要因素,破坏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扰乱逐步壮大的中国金融,对谁都没有好处。

  从中国自身而言,更需要冷静。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时也容易导致盲目乐观,从而在一些力所不及的领域分散精力,承担过多的责任。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进行各种交流对话时,我们也须清醒认识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在一些可能危及中国经济根本的关键问题上不可含糊。毕竟,我们的近邻日本和东南亚的教训仍历历在目。

  如果各方都能保持相对理性的心态,我们可以期望中欧、中日、中美之间的有关经贸对话,可以达成一些重要共识,签署更多经贸合同,并共同探讨解决一些棘手问题。中国也才能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浪潮,在世界上担当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