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业梯度转移有利共同繁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 13:16 经济观察报

  刘许川

  最近,一些媒体关于深圳企业大举外迁的报道引起了各方关注,当地主要官员亦纷纷对此做出回应,深企外迁俨然已成为这个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但这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命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深圳即出现过一轮较为明显的企业外迁潮,当时主要是一些三来一补企业,深圳的招商引资目标中取消了这类企业,同时原有的优惠政策到期,加上邻近的东莞等地伸出友好之手,他们便迁到了那里。此后,深圳的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沿此逻辑进行,某个时期其调整速度还会在某些全国性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稍显加快。比如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对外贸加工企业的台帐制度做出改革,部分出口企业的成本加重,现金流出现困难,便选择破产或者把工厂搬到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

  有人担心这种企业内迁将削弱深圳及其他一些沿海较发达地区的经济

竞争力,甚至引起产业空心化。但我们认为,根本不值得如此大惊小怪,这是一个顺乎产业升级规律的过程,更与产业空心化无关。在
中国经济
的梯度推进发展战略之下,产业空心化的情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发生。

  据当地经济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规模性外迁的企业中,大部分属于简单加工业或低端制造业。由于沿海地区的经营成本上升,这些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获利的厂商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他们只能迁到土地和办公成本更低的地方,或者选择破产。

  然而,在此类企业的持续外迁中,中国的内陆地区产业得到发展,人口实现了当地就业,各种资源得到升值,这些地区获得了在沿海城市之后实现繁荣的可能。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样的产业梯度转移过程,将会在很长时间内持续下去,直至全国的综合营商成本和边际利润趋于平均。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有序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全国的经济发展平衡和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

  也正因如此,对于深圳出现的大规模企业转移,不难发现中央和地方政府有意为之的意图。就在两年前的深圳“两会”上,有专家提出应快速提高土地、物业以及水电等成本,以尽快驱走低端产业和工人,引起舆论哗然。但这一情绪在当地主流政意和民意中的确普遍存在。现任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上任之始就提出了深圳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向那些以消耗廉价资源来获利的企业提出了警告。而迫于国际贸易失衡的压力,中央政府最近一年多也实施了诸多针对低端加工业的政策收紧之举,这都对珠三角地区的低端出口加工型企业构成不利。

  在深圳创业并发展成为全球代工巨人的台湾富士康集团,在深圳占地数平方公里,用工20多万,年产值上千亿元,但与中兴、华为等企业每年的巨额纳税额相比,其每年向国家和地方税务部门的贡献并不算大,当地政府对富士康低端出口加工业务迁移不会感到可惜。最近,富士康对当地政府说,深圳将变为它的全球运筹总部,相对于以往的加工厂,这肯定是深圳更乐意看到的。现在富士康已经在湖北、东北等内陆地建立大型工业园,并准备实施产业转移,这些地方的政府也十分乐意富士康在当地落户。

  而一旦低效率、高消耗的产业和企业离开之后,资金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则可利用深圳相对成熟完备的城市设施和市场环境顺利引入。深圳一个叫八卦岭的地区相当长时间内只是一个出口服装业的加工聚集地,现在那里的厂房里服装厂已经很少,但这个地区并没有出现所谓产业空心化,而是成了深圳著名的本土服装品牌设计和销售中心,那里的厂房得到了更有价值的利用。在整个深圳,很多被搬空的厂房现在已成为创意设计中心或企业总部,他们仍然在做全国的生意,包括指挥他们业已迁入内地的工厂的生产和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企外迁的效应以正面为主,但担忧并非全无道理。由于全国性资产价格的上涨,沿海发达地区更出现巨大的泡沫,这必然会引发营商成本的大幅上升,对于正在进行的有序产业转移或许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最近一年来,深圳的

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深圳的创业吸引力必然下降。低端加工业的迁移持续进行,而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盈利空间又被大幅压缩,这才是真让人担心的事。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