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止外部资金炒高港股享受通胀收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00:11 21世纪经济报道
防止外部资金炒高港股享受“通胀收益” 近日,中国和亚洲最大基建建设集团中铁股份在香港和国内A股两大市场强势上市。中投公司(主权财富基金)斥资1亿美元认购中铁H股,锁定期为一年。由于主权财富基金不能“内投”(汇金公司承担了这一职能,汇金要被整合进中投公司),分享国内的资本增值收益,但可以“试水”香港资本市场。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投在黑石身上浮亏65亿人民币(截至美国时间11月21日)。中投在H股上的投资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只要在锁定期解禁后开启“港股直通车”,这一笔买卖就很难亏损。 香港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从表象上看,港股直通车是一个导致市场变化的重要“诱因”。“港股直通车”消息的传出使得恒指呈现出疯狂的上涨势头(中资股平均市盈率更是超过了35倍,港股明显泡沫化),并引发了内地资金大搬迁,迫使人们担忧中国内地资本管制的可持续性,随后,港股直通车缓行,终结了港股狂飙势头。最近一段时间,港股每日震荡幅度和跌幅都相当可观。 香港资本市场的震荡性也使得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受到极大的冲击。例如,香港金管局最近多次大幅度干预港元汇率,港币汇率多次触及“强方兑换保证”,这意味着大量资金(无论是国际还是内地)涌入香港,竞购港元,推高港元的实际汇率兑换水平。同时,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也急速上升(这说明银行内部的流动性大量外流)。 毫无疑问,暂缓“港股直通车”的力量不仅是国内一些担忧“资本账户自由化过早”的人士,香港特区政府也应该是支持性力量之一,因为香港政府官员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表示坚决捍卫联系汇率制度。这一表态的隐含意义是:香港将坚持联系汇率制所承诺的“无限制兑换”(即只要外部投资者愿意兑换港币,港府都愿意供应)。而目前的情势却是相当紧迫,这使得香港也希望暂停资金大量流入香港,减轻港元压力,减轻“无限制兑换”承诺的压力。 坦率地说,目前香港市场的“泡沫化”状态虽然跟1997年有相似之处,但内在的货币机理却是截然相反。1997年的时候,港币是弱币,全世界都弥漫着“港币高估”的预期。但2007年,港币在汇率数字上是弱币,因为港币跟着美元走,但港币真实的面目是强币,港币有很强的升值潜力,不过联系汇率制影响了这种升值潜力的发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游资是在预期港元将大幅贬值的基础上,认为将出现资金流出香港和资产价格下跌的局面,故将港元和港股同时进行卖空操作,以期获取暴利。当时,香港政府不得不大举入市干预,一方面稳定汇市,将1美元兑港元稳定在7.75 左右;另一方面,大量买进蓝筹股票和期票保卫股市。 而现在则是外部资金持续流入,出现港元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的格局。国际游资同时买入港元和港股,并大举买进看涨的股指期货合同,希望迫使香港金管局扩大港元与美元兑换的波幅,以达到双边套利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享受港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充裕,流动性旺盛,香港的资产价格将继续上升,外部资金可以不断推高港股,享受“通胀收益”。 毫无疑问,香港地区遇到的失衡问题和中国内地是大致一样的(例如港币是100%跟随美元,人民币是60%跟随美元)。香港的经济景气周期已经跟内地全面“接轨”,香港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通胀苗头(香港的通胀水平达到了3.4%的高位,随着石油价格上扬和全球食品价格上涨,香港物价未来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但其货币政策周期却是跟经济周期相反,跟美国走(美国出于需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期)。这是一个需要纠正的偏差,否则错误就会累积下来。香港地区需要相对比较独立和中性的货币政策,这样它可以在美国和内地的双重影响下调整自己的“经济坐标”。从长远看,港元应该挂钩人民币或者直接“人民币化”,不过,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