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跨行通存通兑难跨费用门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09:00 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

  央行本周起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但该项业务是否会叫好不叫座很快引起议论,手续费太高成为一道门槛。

  跨行通存通兑给客户带来的方便,是不必在银行间进行现金“搬家”。现已开通的业务包括:省内跨行通存通兑业务、跨省跨行通存通兑业务,以及省内跨行、跨省跨行查询业务;可办理的个人存款账户包括活期一本通账户和借记卡活期账户。但如此便民之举,手续费并不便民。据了解,银行作为代理行时向客户收取手续费,作为开户行时不向客户收取手续费,手续费同城和异地执行同一标准。中国银行执行的收费标准为每笔交易金额的1%,最低1元,最高100元;查询业务手续费为每笔10元。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均为每笔交易金额的1%,最低10元,最高200元,其中建设银行查询费暂不收取。股份制银行相对较低,有的转账业务收费将按每笔5.5元,现金业务在0.1%至0.2%;目前在沪只有深发展公开表示免收手续费。

  此项业务与

银行卡比较,就不难发现其手续费偏高。ATM同城跨行取款的手续费为每笔2元,前不久公布的《牡丹灵通卡章程》,将境内跨行ATM取现手续费由原来的2元/笔调整为2至4元/笔,很快引来一番争议,可见,客户对银行收费敏感至极。相比之下,跨行通存通兑似“狮子大开口”。若按每笔交易金额的1%计算,跨行取款5000元,就要手续费50元,难怪有人抱怨,“手续费比打的费还要高”。

  其实,跨行通存通兑是一件多赢的好事,可以更好利用银行业的网点资源。中小银行不必受制于网点少,大银行可借中小银行之力缓解排队问题,客户则就近寻找方便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但现在1%的收费标准“横在前面”,中低收入的客户势必存在顾虑。花50元手续费与排50分钟队作比较,很多客户只能牺牲时间。从跨行通存通兑业务问世后的市场反映看,储户对1%的收费十分在乎。有网络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不应该收取跨行通存通兑手续费,高达94%左右的参与者认为目前各大银行个人跨行通存通兑手续费标准过高。

  面对手续费偏高的质疑,银行自有一番解释。其一,手续费数额是由受理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行确定;其二,小额支付系统本身有一定成本,央行在建设系统上投入了巨大成本,收取相关费用无可非议;其三,客户到大银行办理小银行的存取款业务,实际上让小银行利用了大银行的网点资源,大银行必须收取一定费用补偿网点投入。这些解释看似有理,实际只是算小账,忽视了储户对银行的贡献。国内银行迄今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存贷利差,低利率的存款来源是银行高利润的根基。央行年内已经实施了五次加息,其中,一年期存贷利差的绝对值达到了3.42%,处于近20年来的高位。在目前储蓄活期化特征明显的情况下,活期利率仅在今年7月21日提高了0.09个百分点,由0.72%上调到0.81%。多家银行在定期报告披露中承认,利差、净息差是利润大幅提高的原因,特别是活期存款比例提高降低了负债成本。

  储蓄存款的利润贡献如此大,银行还不愿意在服务上提高更多方便,斤斤计较于服务的成本投入,实在是很没有道理的。小银行占了大银行的“便宜”,为什么要由顾客来买单?收费与服务的“脱节”,是国内银行最大的问题,一直以来受到批评。在不少客户看来,银行敢于收费没商量,同样是一种“霸王行为”。

  事实上,斤斤计较于跨行通存通兑业务的成本,对

商业银行没啥好处。该项业务是打包业务,若办理的业务量小,两三笔业务打一个包,与大量业务打一个包的成本不一样。有业内专家提醒,如果因为高收费限制了客户使用,导致系统利用率低下,将会造成资源的重大浪费。看来,相关部门应该在收费与系统利用上找出平衡点,使小额支付系统发挥更好地便民作用,而不是急于抵消成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