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寄望新版节约能源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15:08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当前我国的节能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前三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增幅仍然偏高,部分高耗能产品生产增速仍在加快,电解铝、锌产量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5.7个和4.4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今年最后两个月,国家将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作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重要环节。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不久前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将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这就意味着,已经施行了将近10年的现行节约能源法,将被新的法律正式取代。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兴趣阅读、探讨新版节约能源法,也不知道行业中有多少人了解“国家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如果做个调查,估计结果不会太令人乐观。但如果换个话题,问问汽油涨价的事,恐怕不知道的人不多。而大多数私家车车主,都在琢磨着省油的门道,所谓“节约”的意识不言自行。

  由于国际市场油价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在高位上创纪录攀升,自9月13日突破每桶80美元关口后,一直保持向上的趋势,90美元轻松越过,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正在从容接近100美元的新标杆。对于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50%的中国市场,这样的高油价令人望而生畏。尽管不情愿,尽管国内市场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国家主管部门还是做出决定,从11月1日起,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北京市93号汽油零售价每升涨价0.44元,意味着加一箱油(50升)要多支出22元。

  快用不起油了,快开不起车了,所以我们更要节约。对个人是如此,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所有的资源都谈不上丰富,都经不起挥霍,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但

中国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提速,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其结果是,我们每年消耗了世界15%的煤、50%的水泥、38%的铝、33%的玻璃、30%的钢、30%的化肥,而按现行
汇率
测算,中国GDP总量仅占世界比重的5.5%。不能不承认,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已经到了难以承受、不可持续发展的地步,我们必须转变发展的思路。

  对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的束缚,大家有目共睹,也都承认节约应该成为基本国策,但是一到具体问题,“节约”在许多地方又变成了集体无意识,因为这是个“软”约束,不节约又能把我怎么样?所以,尽管“十一五规划”明确了五年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但2006年全国除北京外,其他地区都没有完成当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总理在“两会”上诚挚地向全国人民道歉。但是按现行节约能源法,没有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地方,谁又能把他怎么样呢?看来,原有的节能法必须要修改。

  新版节约能源法由原来的6章50条增加为7章87条。与现行节能法相比,新法进一步明确了节能执法主体,强化了节能法律责任。其中第六条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落实节约能源法关键在政府。新的节能法更加完善和强化了政府在节能管理方面的职责,同时也对政府机构自身的节能工作做出了规定。节能法修订特别强化了对不执行、不落实节约能源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还规定,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立法严禁“免费能源福利”,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的监管,立法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节能方面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在农村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商品房销售应明示节能信息,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等等。

  当前我国的节能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前三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增幅仍然偏高,部分高耗能产品生产增速仍在加快,电解铝、锌产量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5.7个和4.4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今年最后两个月,国家将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作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重要环节。但能否真正控制住,还是个问号。

  中国必须走节约能源资源的发展之路,必须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人们寄希望于新的节约能源法的施行。

  开足马力要安全第一

  企业求产量、保供应不能头脑发热,开足马力也要谨慎而思、量力而行,科学规范,不可贪大、贪多。两大集团在救市时尤其不能“伤身”,任何时候都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柴油告急!

  近期,湖北、湖南、广东、上海等南方诸省全线告急,部分地区更是陷入脱销境地。资源紧缺的形势正考验着国内的成品油供应企业。

  其实,自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以来,国内成品油供应就没有松快过。由于价格批零倒挂,大多数民营企业难承其重,被迫关闭或停产,占据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将近一半的民营加油站大多面临供应缺口。所以,下半年以来,成品油市场的供应压力与日俱增。

  在此情况下,作为国内市场的主要零售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为市场供应做了大量的工作。中石化的数据表明:今年前9个月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6.52%,国内成品油经销量和零售量同比分别增长6.63%和4.56%,10月份所属炼油企业安排的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50多万吨,各省市公司柴油供应量同比增幅达到7.3%。中石油同样如此,今年前三季度,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524万吨,成品油产量同比增加321万吨。

  与此同时,在每吨亏损1000到1500元的情况下,中石化、中石油已先后紧急组织进口汽柴油,共计35万吨左右。

  这一系列行为有效地缓解了市场的供应压力,但随着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10月30日达到每桶93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直冲百美元大关,使得市场又紧张起来,出现了近期的大范围油品告急的趋势。

  于是国家发改委对成品油进行紧急调价,将汽油和柴油的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以此来唤起供应企业的生产热情。同时,发改委明令两大集团要切实承担起保证市场供应的责任,努力提高原油加工量。

  增加加工量,确保市场供应成为两大集团的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两大集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紧急行动:中石化表示,在11月份,旗下所属炼油企业安排原油加工量同比将增加80万吨,为历史同期加工最高水平。此外,将于11月份再次组织柴油资源进口,以稳定国内市场。中石油也表示,已安排四季度同比增加原油加工量213万吨,同时继续积极组织柴油进口,还争取挖库15万吨油品,及时投放市场等等。

  两大集团“救市”的声音在不断响起,越到紧急时刻越能体现国企的风采。他们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将装置负荷率开到最大,全天候生产,这是怎样的一种素质与责任。但是我们在心生感动的同时,听着这一声声的开足马力,更产生了一丝隐忧,两大集团在救市时一定不能“伤身”,关键时刻尤其应警惕安全事故。

  因为这是一个很容易出事故的时候,两大集团原油加工量和市场投放量的增加均能说明问题,增量基本上是来源于开足马力生产,从中国石油来看,今年前9个月,炼化企业平均加工负荷达到了98.2%,扣除检修因素,已经满负荷运转。中国石化的加工负荷已经接近极限。更有一些企业将一次加工装置的负荷运行到最高,力争原油加工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有的装置甚至按22小时和18小时运行,负荷率分别达到110%和141%,以多产柴油。

  要创造最高加工量纪录,要将负荷率超过100%,这是怎样的一个力度,但这又是怎样的一种风险。让装置长周期高负荷的运行,这里面的安全风险有多大,企业在追求极限的时候,是否真正将安全做到了科学、扎实、有效。据笔者了解,个别企业为了追求产量,是在冒着风险行动,将装置检修的时间缩短、延后,甚至简省,虽然总部要求是要科学地调整检修周期,但是每一个企业是否能做到真正的科学,值得每一个企业领导人认真思考。毕竟安全工作不是儿戏,也来不得半点侥幸。

  安全生产是一个企业的永恒话题。所以,越是在这些关键时刻,越要注意安全生产。追求产量、供应市场不是凭一腔热血,而是要按企业生产的规律办事,科学发展。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在安全事故和市场供应两个之中选择的话,相信企业自会有判断。

  因此,企业求产量、保供应不能头脑发热,开足马力也要谨慎而思、量力而行,科学规范,不可贪大、贪多。两大集团在救市时尤其不能“伤身”,任何时候都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