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油价上调后油荒为何仍难消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1: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油价上调后“油荒”迹象在个别地方却呈扩散态势,有评论认为这是相关油业逼宫,以迫使发改委再次提高油价的结果。不管这种推论是否成立,至少有些问题应该重视起来了,即我国石油企业的公益身份与逐利身份如何界定,其社会责任感通过何种刚性机制充分体现出来,其过分逐利的自私倾向如何才能受到制约……

  ⊙周发群

  自国家发改委11月1日大幅调高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后,个别地方的“油荒”局面并没有因此杜绝。据报道,全国某些城市再次出现了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在成都郊区,等待加油的货车长龙绵延数公里;在郑州,近郊不少加油站限量供油;在湖北某地,甚至出现了公交车因加不到油停驶的现象……

  在成品油价格上调以前,由于人们对油价即将上涨的预期非常强烈,一些

加油站囤积居奇,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油荒”迹象。但是,从1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规定汽油、
柴油
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消化了市场对油价上涨的预期,根据商品最基本的供需原理,此时炼油企业会加大生产力度、囤积的商人会将此前的存量成品油拿出来销售,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油荒”不仅未能消除反而在个别地方呈现出扩散趋势,为什么?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市场对成品油价格有着进一步上涨的强烈预期!

  现在,我们要追问的是,谁在制造成品油价格进一步上调的预期?

  在国家原油价格飙升,屡创世界记录的情况下,国内不少炼厂却纷纷“停产检修”。这无疑将大大减少市场的供应量,并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巨大影响。据报道,仅今年7月份因检修而减产的炼化企业就包括大庆石化、金陵石化、燕山石化、茂名石化、长庆石化、广州石化、上海石化等,同时还有许多炼油厂表示要在未来两个月内“检修”。个别炼油厂的检修时间长达三个月。

  根据行业惯例,一般炼厂都在3、4月的成品油消费淡季停产检修,而今年停产检修的炼油厂不仅比往年多、持续时间长,并且,正好选择在成品油消费旺季,而在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炼油厂开足马力进行生产的时候。今年8月4日,发改委发通知,要求“炼油厂要努力增加原油加工量,合理安排企业检修时间”。由一个部委专门对企业具体的“停产检修”时间作出规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炼油企业“停产检修”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成品油出口的激增因素同样在影响着人们的预期。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我国成品油进口同比降低1.0%,而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长高达26.2%。

  在最近“油荒”迹象扩散的情况下,我国两大石油巨头在11月19日分别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下属各炼油企业“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中石化还公开表示已经紧急停止成品油出口。而在此之前,发改委曾对国内两大石油巨头提出过“严格控制出口”的要求。但这一要求显然并未得到认真执行,否则,石油巨头的“紧急通知”绝不至于拖到现在才下发。在“油荒”迹象日趋明显的情况下,石油巨头的“紧急通知”反而容易被市场理解为,是对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状况的确认,进而加大市场对油价可能再次上调的预期。

  导致市场对油价上涨充满期待的原因有很多种,但通过上述分析即可找到根源所在,即人为因素在制造并加剧“油荒”的出现,这暴露出我国在石油安全方面的巨大漏洞。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石油储备不足,石油安全很大程度上系在石油企业身上。而我们的石油公司是国有企业,它们不仅肩负着盈利的任务,更肩负着维护国家成品油供应安全的职责。相应的,我国石油巨头们的发展、经营资金来源于全民的积累,靠全民的支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靠政策支持获取更优越的发展条件。而这些外部因素都决定着,我们的石油巨头不应该单纯去追求利润,还必须遵循公共企业的原则,把公益、社会责任当作第一目标,把全体国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重任等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石油巨头所拥有的垄断地位近似于一种国民授权(当然是被迫的),即国民通过让渡一部分权益给石油巨头,换取其提供充足的石油供应。凭借垄断地位获取丰厚利润的石油巨头们,应该通过优质的服务、充足的市场供应来弥补民众让渡的那部分权益。否则,民众的利益就将因为让渡的权益未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受损。

  有人提出建议,通过给石油巨头们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发石油巨头们对成品油供应的热情。这种建议虽具有可行性,却并不具有合理性。因为我国石油巨头们凭借垄断地位已经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这种利润不是它通过参与市场竞争、降低成本获得的,而是通过民众让渡部分自身权益、凭借行政力量赋予的垄断地位获得的。中石化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约350亿元人民币,比增65.4%,中石油上半年赚了818.3亿元。为什么不能将其中的部分利润用于弥补炼油的亏损,而非得另由财政补贴即由全体国民买单呢?石油巨头们获取的利益中不正包含着国民的“补贴”吗?

  油价上调后“油荒”继续上演,外界普遍认为是相关油业再次逼宫,迫使发改委再次提价的结果。不管这种推论是否成立,至少有些问题应该重视起来了,即我国石油企业的公益身份与逐利身份如何界定,其社会责任感如何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其社会责任感通过何种刚性机制充分体现出来,换句话说,国有企业该怎样对民众让渡的那部分权益作出回应?这些问题不解决,在石油巨头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之间有关价格调整的博弈就不会停止,“油荒”现象恐怕也难以避免。

  (作者系江苏省

扬州市郊区总工会副主席、作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