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邱林:市场化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11:55 新浪财经

  邱 林

  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至今已有8年时间,但是,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和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呈现出继续扩大的差距。从经济总量看,目前东部地区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2.5倍,比改革开放之前增加0.5个百分点。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西部地区为4302元;2006年,东部为26875元,西部为10894元,东西部地区差距由6430元扩大到15981元,增加近150%。 (11月20日《中国经营报》)

  东西部地区差距已是老生常谈了。不过,从上面这一组数据,不禁让我们由衷感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8年来,虽然西部发展加快,而东部发展更快,导致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据2006年公布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显示,2005年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的绝大部分是由国有经济贡献的,非国有经济贡献份额很少;就资源分配方式而言,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市场取代计划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较其他地区领先一步。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这五个方面评价全国30个省市区的市场化相对程度(这五个方面又包含若干指标和分指标)。他的研究表明,在全国各省市的市场化排名中,前5名的是广东、浙江、

福建、上海和江苏,全部属于东部地区,而后5位分别是甘肃、贵州、青海、宁夏和西藏,都属于西部地区。这一研究结果也有力地证实了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非常明显地优于西部地区。

  怎样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西部地区真正的出路还在于,除了加快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外,还应该依据经济发展规律,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过去,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与东西部地区原有的商品经济意识相结合,带来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方面体制的变革,与之相比,西部地区市场化变革的进程则要缓慢得多。若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依靠市场化手段对西部进行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交易,那么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全可能让西部地区富起来——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富集地区,多数都是富裕地区。

  事实证明,维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期考验即在于如何可持续,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资源支撑,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重要矿产资源。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西部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

能源资源,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4%,原油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27.8%,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87.5%。西部地区水资源极其丰富,可开发水能源量占全国的81.1%。锰、铬、钛、钒、铅、锌、镍、锡、锂、镁、锶、稀土和铂族金属等的资源储量均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西部地区虽然有这些资源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并没有受益于普遍受益原则和受益机会均等的原则。无如果西部地区不发展,就不能把这些潜在资源变为现实财富,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在区位上处于相对劣势,但西部地区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在矿产资源、历史与人文环境、某些产业甚至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优势。同时,西部地区发展的相对滞后本身也集聚着一种后发优势。

  这表明,当前东西部地区出现的差距并不可怕,差距中往往隐藏着机会,差距是西部地区一次难得的曝光机会,西部地区完全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发挥资源优势的长处。西部地区必须通过对资源的占有来获得发展机会,因而会与其它地区产生竞争关系。这突出说明,不论最终国家是给予政策倾斜还是让其参与市场竞争,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自身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或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

  归根到一点,就是西部地区发展的过程就是西部地区市场化的过程。只有西部地区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实现向市场经济制度的成功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落后的面貌。目前,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相对缓慢,在区域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启动,经济运行效率还比较低,从而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上述局面,就应当加快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市场化差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