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尽快完成资源税改革利大于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资源税改革方案已基本成熟,即将报请国务院审批。应该说,为了最大效率地使用资源和公正地分配资源收益,包括理顺资源价格体系、扩大征收范围、提高税负水平、改革计征方式在内的、资源税改革的大方向已定。

  2006年3月26日起对石油企业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首次掀开资源税改革大幕。今年8月又调整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这也是1994年开征资源税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由于资源税改革涉及到复杂的政府和企业利益再分配,因此并非短期内所能彻底完成,这是我们所能预计到的。然而,进入2007年,在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的阴影笼罩下,资源税改革出现了新的目标冲突。具体而言,资源税改革将提高资源产品价格,从而造成上游生产资料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短期内造成物价上行压力,这与当前的调控有矛盾。由此,对于资源税改革的时间表,人们产生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认为要推后,避免对当前通胀压力推波助澜,一种则认为宜早不宜迟,这符合节能减排的大局利益。

  从宽广的视野来看,资源税改革争论的背后,是经济增长与稳定这对既密切联系又存在矛盾的范畴。长期以来,在传统数量增长目标下,

中国经济一直在“防冷怕热”之间摇摆不定,所谓追求稳定,也只是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压力,在此情况下,增长与稳定之间更多体现为对立关系。现在,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共识,当前经济结构失衡和物价不稳定,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出现了问题,核心之一就是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资源税也没有在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稀缺性上起到作用。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增长,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稳定。从此角度看,资源税改革应尽快推进,当然这并不意味完全忽视对短期物价稳定的冲击。

  首先,尽快完成资源税改革,本质上是为了使中国经济的隐性通货膨胀加以显性化。由于体制原因,我国的资源价格往往只反映开发成本,没有包括环境生态破坏等间接成本,这造成资源价格普遍过低,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导致中下游企业高估利润,成为驱动经济扩张的根源。这种资源定价机制的扭曲,实际上是隐性通货膨胀的根源,也助推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

能源的过度需求。加快资源税改革,实际上是加快资源价格机制改革,逐步释放隐性通胀压力,实现“长痛不如短痛”。

  加快资源税改革,也能适度削弱通货膨胀预期。引发全面通胀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因,就是通胀预期。如公众坚信未来物价将恶性上涨,那么通过经济行为变化,这种上涨最终将越来越严重。目前CPI上涨主要是源于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供给的原因,未来持续的上涨预期应不存在。而对于未来改革导致资源价格上升,进而引起PPI上涨的压力,却一直是现实的通胀预期。尽快推进改革,把这种预期变为现实,有可能避免另一种通胀预期的影响。

  此外,推进资源税改革,掌握好配套政策,也可以使国有垄断资源企业的部分利润用来补贴消费者福利。虽然2005年以来开始推进市场化改革,但资源市场多数还是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推进资源税改革在短期内会压缩这些企业的利润,由于其居于垄断地位,很容易向下游企业转嫁成本。因此,如果说一直在争论要集中部分国企红利,间接用于公共支出满足公众利益,还不如直接对这些国有垄断企业的成本转嫁进行限制,使得这部分利润间接用于弥补最终消费者福利,分担一部分资源价格上涨对社会利益的损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