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同价值取向决定通存通兑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毕舸

  央行从今天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建行、中行、交行、北京银行、兴业等5家银行在京已率先开通。据悉,居民出具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与开户银行签订“个人存款通存通兑服务协议”,然后就可以在开户行以外的其他银行的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业务。不过,跨行通存通兑并非免费的午餐,在湖南,工行、建行和农行无论同城还是异地,均把跨行通存通兑的收费标准定为每笔金额的1%,最低10元,最高200元;中行也按这个费率收取,但最低1元,最高100元。

  银行之间以后可以通存通兑,给广大读者的第一感觉是“方便了”。然而,正如之前便捷却市场反响一般的ATM机上跨行取款业务,通存通兑业务的要害还在于手续费标准的收取。据《潇湘晨报》报道,受访的大多数市民均认为几大银行制定的手续费标准过高,宁愿选择费时费力的传统“搬钞票”方法。可以设想,如果民众普遍认为通存通兑手续费标准超越其经济承受力,那么刚刚出炉的通存通兑就会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市场前景尴尬。

  笔者以为,各大银行在开展通存通兑业务时所持的不同价值取向,将直接决定其市场需求前景。与国外成熟的金融服务市场不同,特殊的国情决定了金融收费服务的中国之路需要采取渐进式,而不是一蹴而就。各大银行应从民众消费心理、服务便民为主盈利为辅等方面,提供更符合大众化需求的通存通兑业务。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民众长期享受基本无“费”的金融服务,对银行的认知也停留在“存钱和取钱机构”,获得的也是“我存钱银行给利息”利益预期,因此其承受收费服务的心理敏感而脆弱。虽然国内银行已经普遍走向市场化道路,尤其是几大国有银行,要么上市融资,要么股份制改造,其法人治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市场盈利的内在驱动需求也大大增加。因此在提供每一项服务时,也变得“锱铢必较”,讲求投入产出比。但银行也要看到,如果收费标准过于“超前”,无法获得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必然会成为“贵族服务”。由于前期投入大而客户数量少,无法产生规模效应,成本无法降低,其收费标准也就不可能随之降下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对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占领份额也是不利的。

  在经济学中,价格背后的成本也许是刚性支出,但经营者绝不能陷入“惟成本而决定产品价格”的单线思维中,因为只有获得市场大众认可的可承受价格,才是真正的销售价格,否则就会因无人问津导致产品滞销,产生更高昂的不可回收成本。银行提供通存通兑自然会产生各种服务成本,包括人工、机器、软件等各方面投入增加。但如果一开始就把这些刚性成本统统打入手续费标准制订依据中,就可能产生过高的收费与过低的市场需求矛盾。

  何况,国内几大国有银行虽然陆续走上市场经营之路,但其根本属性还属于全民资产,受到政府严格的政策保护和扶持,也在享受民营与外资银行无法获得的特殊待遇,比如前几年的数以千亿呆坏账核销,其实就是用全体纳税人支出为银行

不良资产埋单。在这种情势下,银行理应在收费服务提供时以公益性为主,否则就背离了通存通兑服务大众的原本宗旨。

  目前,四大国有银行还占据了国内个人人民币存取业务的80%以上,处于事实上的垄断位置。由于博弈力量的悬殊,银行单方面制定的收费标准很可能成为“

霸王条款”,这在以往不乏先例。有关监管部门也应在广泛吸纳民意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对国有银行通存通兑收费标准必要干预。

  通存通兑究竟是走便民和大众化道路,还是走商业赢利和“为少数人服务”之路,将映射民意在其中的位置、考验政府对国有银行的适度监管能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