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深刻变化货币思维不能陷入教条主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01:47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已为美式货币说教付出千亿美元计的代价 张庭宾 11月7日,国际黄金价格快速上涨到820美元/盎司左右,市场普遍预期将要回调时,金价突然直线拉升至845美元,直接挑战850美元的历史高点;欧元兑美元也急速从1.455冲刺到1.475,再创历史新高。对此,市场公认的原因为,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应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降低持续贬值的美元资产比重,同时坚持汇率自主权。 仅三个交易日,形势急转直下,黄金价格由830美元/盎司急速下跌到790美元/盎司左右,欧元兑美元也迅速回落到1.452。正当市场迷惑之际,14日,消息传来,中国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已在美国访问,他在美国华盛顿回应了成思危的观点:我们会洗耳恭听,但不会改变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政策。 外汇黄金市场上演戏剧性的“过山车”,对此,本人的判断是:一、这再次证明,在欧元、美元和黄金的货币争霸中,人民币举足轻重;二、成思危先生的讲话,标志着立足自身价值立场,中国独立自觉的货币汇率新思维开始加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奏;三、说明要摆脱美国式货币说教的思维影响,中国还要继续付出巨大代价。 据此,谁也无法掩盖或妄自菲薄中国的货币博弈实力——足以制衡美国对人民币升值上所施加的压力。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筹码已经成为美元与欧元竞争的货币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此前,2005年11月,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先生,2007年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帆先生关于外汇储备的谈话,均使欧元兑美元创出历史新高,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以此为筹码,理直气壮地与欧美进行博弈,对冲他们对人民币升值所施加的压力呢? 目前,人民币加速升值和不断加息已使中国陷入宏观调控的两难境地:一、如加息,则人民币兑美元收益率进一步拉大,热钱将更汹涌,CPI将更上一层楼,储蓄利息永远赶不上CPI的上涨速度,除非资产泡沫最后破灭;二、如不加息,则居民储蓄负利率,会受到不应有的损失,把银行内的居民存款赶到楼市和股市中。特别需要警醒的是——热钱舆论会挟持国内储户的利益,以“正利率”为旗号,反向“逼宫”执政者进一步加速升值和加息以“紧缩”。 因而,破解此两难,根本在于把人民币升值的速度降下来,而这必然会遭遇国际、国内的阻力。 在国际上,中国将受到欧洲和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所施加的压力。过去国内一直有种舆论,妄自菲薄中国的博弈实力,进而有意无意地迎合美、欧的需求。而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实际拥有这一博弈的主动权:一则“中国制造”出口商品一旦大幅涨价,将转化为欧美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压力;二来中国外汇储备具有强大威慑力。有此双重筹码,中国完全可以抗拒欧美的汇率压力。 然而,更大的阻力在于,国内某些人士对美式货币说教深信不疑,最典型的有两个:一、当以美元为中心的浮动汇率制度诞生,黄金即永久性失去了货币功能,美元是无可置疑的优质储备资产;二、本币升值将导致国内货币紧缩,降低贸易顺差,进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笔者曾反复提醒: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发达国家将制造能力向中国转移,“美国资本、品牌、利润”与“中国制造”相剥离,原先建立在出口商品“资本、品牌、制造、利润”四合一基础上的“本币升值,顺差减少”的贸易理论已被颠覆,即使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的贸易顺差仍将不断攀升;此外,随着欧元诞生挑战美元,两虎相争之下,现行国际浮动汇率体系将越来越脆弱和动荡,次债危机甚至已经警告了美元货币体系崩溃的可能,我们何必去抢登这个“泰坦尼克号”呢?当黄金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裁判者角色,未来不排除其货币功能回归的可能,中国外汇储备为什么不大规模地增加黄金和石油等战略物质,以适应“世界工厂”的战略需求? 自人民币汇改以来,现实不断证明着美式金融教条的失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累计升值11%,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仍大幅增长,国内流动性反由基本正常变得相当泛滥,宏观经济由基本合理变得过热难调;与此同时,美元对欧元、石油、黄金不断贬值,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已分别约贬值17.5%、40.2%、46.8%,换言之,现在的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石油购买力仅相当于2005年7月的8372亿美元! 在我们为美式货币教条已付出数以千亿美元的代价下;在很多有识之士已警告继续坚持这种教条,中国可能付出万亿美元更大代价情况下,我们更应深刻地洞察世界变化的本质,适应当今国际金融和经济发展新趋势,以中国价值立场为回归,建立独立系统的货币战略新思维,进一步树立我们在国际金融博弈中的大国自信与自觉。在此背景下,成思危副委员长的讲话余味深长。(作者为本报副总编辑,文章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