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汇率之争就是特权与主权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14:31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现在最大的两件事,一是原油价格高企,一是美元持续走低。这两件事,不仅影响百姓的持币态度,更影响国家的货币政策。国际原油价格是不是到了阶段性高点,还要观察,但是17日召开的欧佩克会议已确定,不考虑大规模增产事宜,因为石油供应没有出问题。平抑油价,需另寻其道。同样在上周,花旗可能被迫一拆为三的传闻越来越像真的,这使得10月31日美联储会议安定市场的声明变得不那么可靠。12月可能再度降息的猜测加大了各方对美元走势的不安。欧盟国家对于美元疲软的抗议调门因为出口贸易下降而变得强烈。法国总统萨科齐警告可能引发“大西洋之间的经济战争”,已经受惠于美元贬值的美国生产商借机继续游说政府迫使日元汇率升值20%至25%,中国被美欧共同视作美元风险的主要转移地。

  弱势美元将在水底沉溺多久和多深,其实与

石油价格将在天上飘浮多久和多高是一回事。根子都在美元疲软。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任何想进口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美元也是我们国家货币篮子里最多的币种,因为我们需要石油。正是因为这样的结算体系,造就了美元和石油的反向趋势。

  就此指责美元霸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现在的问题是,面对美元弱势我们该怎么办。百姓可以把手中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或欧元,国家应该怎么做?这既是一个战术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

  战术上说,为防止外汇储备实质缩水,减持美元是必然选项。但减持多少、汇率如何跟进就涉及到了战略。这其中必须准确判断的因素至少包括三项:对外贸易的影响、对外关系的影响和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的雄心。

  如果过分减持美元资产,大幅度增持欧元资产,尽管短期内可以保证外汇储备不会大幅贬值,但实际是将风险延期而不是降低风险。首先,美国可以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分裂欧元区国家的合作基础,限制欧元的发展前景,利用欧元国家的经济差异,造成各国货币政策的分歧。这决定了欧元并非天然的避风港。事实上,英国不加入欧元区已经表明了欧元成为美元继承人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次,过度减持美元会降低中国与美国在各个层面交流、特别是博弈时的筹码。而过多增持欧元,也未必会对中欧带来更多额外利益,这一点从近日欧美对

人民币汇率施压的联合攻势就可看出。这决定了对美元资产的减持和对欧元资产的增持,必须是适度的。这种无可奈何,凸显出人民币从地区性货币——主要在东南亚邻国——尽早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的迫切性。

  那么,美元的弱势是否给予了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的契机?日本已在以日元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结算,伊朗则大力推行以欧元结算,俄罗斯也采取以卢布进行结算。甚至沙特也因没有跟随美元降息而传出将抛售美元的风声。美元未来世界货币的地位是否将改变?在这一进程中人民币如何应势而出?这些问题现在就应启动研究。

  但就目前而言,说美元体系已经动摇仍为时尚早。一些国家不以美元结算有着各自的考虑,而多数出于政治因素。事实上,9月和10月美联储降息时,伴随着的是第三季度近4%的经济增长率。降息针对的是美国的信用体系而非宏观经济体系,或许还有其他潜在含意。比如,针对欧盟和中国的竞争力。美联储降息也确实使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余地更加狭小。从这个角度说,人民币成为其理应与

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主要货币的难度,有所加大。

  因美元弱势在欧美上空酝酿的货币战争是一种和平状态的战争,充其量比茶水里的风波大不了多少。但对中国来说,则要严重得多。美元引发的激烈情绪的背后,既是美元特权与人民币主权之间的博弈,也是中美战略大格局下的博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