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胀的力量被削弱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14:27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商灏

  放眼通胀的前景,能源、原材料成本及薪资水平的不断上涨,皆为最令人担忧的因素。但通胀压力会否因此而持续增加?央行又会否因此而将不得不加大升息力度,从而得以明显放缓实体经济的增长?

  纵观多年的实证经验,当可一窥生产率的高速增长确能轻松消化两位数成本增长的力量根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升幅对消费物价的传导力度究竟有多大?过去4年多来,来自能源、原材料和薪资的成本压力也的确已属平常之事。劳动生产率极其强劲的增长使成本向价格的传导微弱许多,这也的确已非中国独有的全球性现象。

  有分析据此认为,大部分受投资增长推动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可能会继续走高,但增幅将不大可能超出过去4年的年均10%-20%的水平。而最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5月以来食品价格的上涨一直是CPI指数加速上涨的源头。

  那么继续稳定食品价格是否比担心其它成本推动通胀更重要?推动通胀的其他力量都很薄弱吗?

  很显然,

中国经济中的通胀问题已经不是可以用个别短期因素来说明得了的,而是需要透过中国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加以解析。

  众所周知,投资高回报率推动下的外资涌入以及贸易顺差的持续攀升,使得人民币始终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在稳定

汇率、避免升值过于迅速的目标下,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被迫迅速扩张和增加,中国外汇储备大增。基础货币被动迅速扩张和高储蓄率,直接导致持续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值重估,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问题。

  中国市场实在有自己太多独特的地方。

  虽然在最近几个月中食品价格仍是CPI中最重要的摇摆因素,但食品价格上涨已开始扩散到了其他领域——能源、劳动力和资产价格。

  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的资源价格上涨对CPI的压力正日益凸显。

  无论是国际油价,还是黄金及其他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粮食及矿山资源品),近来都在快速上涨。国际油价已上升至100美元区间。

  11月1日生效的成品油价格上调以及预期中的燃油消费税的开征,都将让波动性大的能源市场成为可能阻碍通胀压力减缓过程的重要力量。

  还有,如果股市与楼市两大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势头不改变,通胀上行压力又何以改变?

  而无论是过高的通胀率还是经济形势总体过热,无论是通胀率过高的持续性还是货币政策执行力度,又都正强化着市场对通胀上行的预期。

  每个人都在感受到通胀,尤其是低收入者。重庆家乐福沙坪坝店事件应该是当前通胀高企产生社会影响的一个警示。

  如果我们仍然掩耳盗铃,仍然认为国内通胀率在可控范围内,仍然希望通过控制食品价格涨幅、通过少出台价格上涨的政策来稳定CPI上涨,其结果是否只会南辕北辙?

  无论对通胀原因和走势的判断有怎样的分歧,恐怕都不应影响政府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仍然要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遏制资产价格泡沫、防范热钱流入、加速

人民币升值

  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传递效应,使宏观调控的核心不仅仅要谨防资产泡沫快速扩大,更要认真对待由于成本传递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也使对实体经济的减税、鼓励创新、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利率谨防泡沫将被放到同等地位上。

  毫无疑问,通胀若持续下去,央行未来多次加息的可能性将增大。其结果是,中美之间的利差扩大将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尽管加息的紧迫性可能因最近A股的剧烈调整而稍微有些削弱,短期内央行恐怕仍将采取加息行动,使实际存款利率脱离负值区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财政政策相比,频繁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所产生的效果或影响弱于市场预期。这个前提,将让财政政策担负更多的职责,而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尤其是尝试在经济总量、结构和制度等多重优化目标下的协调机制,重新梳理两大政策协调的实证素材,并对其得出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以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其来促使经济稳定增长,已为当前市场所热切关注和期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