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献计能源风险管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15:4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宏宸 中国能源消费与能源生产随着经济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能源消费和生产均表现出煤为基础的特点。专家指出,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中国能源供需进行预测发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能源缺口并逐步扩大,能源缺口成为未来能源市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诱发因素。因此,未来中国能源市场的发展与风险 管理应着眼于克服中国经济社会运行面临的与能源相关的矛盾,并结合中国能源市场的发展现状,从能源市场整体规划管理、能源价格改革、石油储备制度、能源结构调整、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等方面予以调整和改革。 剖析 专家指出,只有深刻地了解了能源缺口的形成机制,才能更好地去透视能源市场风险产生的诱因,也才能更好地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从近些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以下因素将从深层次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市场运作。首先,是需求层次的因素。其次,是供给层面的因素,包括产能的建设和能源贸易。 煤炭丰富油气缺乏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尤为明显。“八五”开局之年的1991年国内能源消费总量为103783万吨标准煤,到了“十五”结局之年的2005年,这一指标跃升至221000万吨,15年间年能源数量增长了1.13倍,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2%。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供应一直表现出以煤为主的特点。以煤为主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特殊的资源禀赋有着密切相关。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含煤面积55万平方公里,资源总量55965.63亿吨,资源保有量10077亿吨,资源探明率18%。在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3%,石油、天然气仅占5.7%。煤炭相对丰富,油气相对缺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发改委能源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近些年来在我国生产的一次性商品能源中,煤炭的比例一直在75%左右,石油占17%,水电占5%,天然气和核能等占到了0.4%。 剖析能源缺口原因 专家指出,能源缺口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形:供求基本平衡,缺口为零;供给大于需求,出现需求缺口;供给小于需求,出现供给缺口。根据相关预测结果显示,200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数量大于能源生产数量,能源供给缺口将逐年度扩大,由2005年的15286.5万吨标准煤扩大至2010年的40241万吨标准煤。 专家指出,只有深刻地了解了能源缺口的形成机制,才能更好地去透视能源市场风险产生的诱因,也才能更好地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从近些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以下因素将从深层次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市场运作。 首先,是需求层次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增长与老龄化、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倡导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等。以人口增长与老龄化为例,由于人口缓慢增长以及死亡率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预计到20l0年我国老龄化率可能要突破l0%。这将意味着,今后我国民用生活能源的消费增长加快,同时对能源清洁化和优质化的需要也将进一步提升。而我国目前的能源供给中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较低,在国内油气产能有限和油价持续走高的条件下,未来年度的能源市场供应有可能面临风险和压力。 其次,是供给层面的因素,包括产能的建设和能源贸易。以能源贸易为例,由于国际能源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一国在从国际市场获取能源的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风险。我国开始出现能源缺口的年份是1993年,该年之后的各个年份能源缺口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而依靠能源进口也一直是我国弥补能源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近几年我国石油进口数量逐年递增,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我国政府和企业就为此支付了高额的进口成本,若未来这些现象依旧存在,就有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诱发因素。 面临四个与能源相关的矛盾 专家指出,我国今后经济运行需要化解和能源相关的四个方面的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和能源产能不足的矛盾;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以煤为主的矛盾;三是油价高位和进口量攀升的矛盾;四是价格管制与市场接轨的矛盾。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得到发展和巩固的大的制度背景下,上述矛盾的化解和克服需要依赖市场尤其是能源市场自身的发展。 首先当前我国的能源市场监测机制欠健全。其次,能源产业尚未形成基于市场稳定发展的机制。此外,能源市场调控难度加大。能源市场调控涉及社会经济运行各个阶层的利益,且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兼顾,因此难度较大。这一特点在原油市场上反映得尤为突出。最近一段时期尤其是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振荡中向高位攀升。油价的上涨并非是石油供需关系变化的结果,而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相互影响形成的,这种现象人为地加大了能源市场的调节难度与风险。 专家献计能源风险管理 专家指出,针对能源市场发展比较滞后的现象,政府今后将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市场制度,通过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化解矛盾,应对能源市场风险。为此,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能源的整体规划和宏观管理。及早采取因应风险的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在宏观管理方面力求做到国内能源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通过加强对能源市场的综合发展规划管理,确保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整体协调。 其次,建立和完善国家石油储备制度。我国未来石油需求量大,供给缺口将在长期范围内存在,因此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实属必然,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我国的石油储备将综合运用国家、企业和商业等多种手段来建立。同时,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也开始建立,通过期货市场的建立影响国际油价也是应对未来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同时,通过能源价格改革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有关资料显示,到2000年我国的能源效率为33.4%,能源开采效率为33.5%,系统总效率达到11.2%。这一效率水平虽较20世纪90年代各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今后能源价格改革将成为政府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实现国内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达到资源节约利用。 此外,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能源结构单一是造成能源缺口出现并诱发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政府和全社会将致力于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解能源结构单一的矛盾,通过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思路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风险。 针对目前和未来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现状,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步伐。还有,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减轻对国际石油资源的依赖。针对未来社会对石油天然气的大量需求,中国石油工业已经制定了走出去参与国际石油产业经营的发展战略。国内油气勘探未来部署工作将更加注重东西部协调发展、海陆协调发展,同时政府和石油公司将更加注重通过石油产业的技术创新解决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以期取得产量上的突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