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让更多人享受经济发展成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3:34 金融时报
周剑初 如何让广大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作为攸关民生的核心要素,职工工资收入显然是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六大民生任务中,关于收入分配的内容被列在第三项,可见党和政府对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视。相关部委官员日前表示,当前,劳动保障部门正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劳有所得”、“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加大对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调节力度,正在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多少年来,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薪酬法》,也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对企业职工工资的定期增长作出规范,劳动者习惯了依赖“红头文件”涨工资。在国家机关,其工作人员依照年限和考核结果能够晋升职务,增加薪酬,但在企业,一般职工的工资是多少,如何增长等制度都不完善。普通职工即使加薪,其顺序也往往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最后才轮到企业。由于企业职工的薪酬大多与效益挂钩,企业工资的分配和增加常常成为独立王国,企业高管的收入往往能搭上效益快车年年增长,2002年至今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3.9%,而企业员工三五年内不加薪的现象却广泛存在。客观上,这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统计显示,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基尼系数是0.16,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经达到0.40以上,现在已经接近0.50的临界点,意味着中国的贫富差距在逐年扩大。从具体的统计数字而言,2000年最高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行业的2.63倍,而目前已扩大到约5倍,而且绝对差距也从8436元扩大到3万多元。 在国民财富进行二次分配时,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仍然难以得到矫正。由于现有政策很难撼动既有的财富格局,一些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突出体现在住房、教育、医疗“新三座大山”对民生的困扰,居民消费指数的持续攀升和房价高企的势头不能彻底遏制。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近年已开始动手化解收入差距矛盾,“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先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通过,社会共识也在加大。我国已连续3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中央决定还将再连续调整3年。对农民工工资问题,我国颁布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对企业在职职工,根据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状况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今年已有21个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全国总工会也号召全国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然而,尽管政府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公布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等,但政府出台的制度往往在企业得不到落实,职工作为企业弱势群体也无力抗争。同时,工会作为企业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在落实工资集体协商、支持职工涨工资愿望时缺少手段。所以,一些增加职工基本收入的举措更像是善意补丁,而缺乏机制性保障。而“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则预示着今后有望依靠制度常态增长。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公平前移,即在初次分配时既重效率也重公平,在二次分配时再次通过公平的法制建设和政策设计使国家不与民争利,使新富者阶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使参差不同的行业收入差距平衡下来。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改变劳动者长期在薪酬方面的被动局面,尤其是许多不在“体制内”的职工工资也能够正常增长,更重要的是劳动者有望依靠制度保护捍卫自己的收入。所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利,促进劳资和谐,体现社会基本公平。 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表面看可能是企业付出的多,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因此,对职工工资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不能光靠劳动部门自己“吆喝”,应充分调动各角色主体的积极性,通过限权、放权、用权等多管齐下的努力,稳步促进企业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能让更多的人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工资收入是广大职工的主要生活来源,关系到职工的核心经济利益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因此,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获取合理劳动报酬的基本权益,促进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全体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有利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效增加消费需求,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