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健中:谨防财产性支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01:4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应健中 任何财产能给财产所有人带来收入,也能给财产所有人带来支出,财产有它的两面性。但在当前,人们对“财产支出”的这一面明显认识不足。 财产性“支出”的一大表现就是财产缩水。在房产市场上,一旦财产缩水会将人弄得苦不堪言。笔者有位朋友,10多年前心血来潮,在上海浦东一下子买了32套外销公寓房,当时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500美元,但买入后房价一路下跌,他的房子也卖不出去,只得出租,靠租金收入还不够还按揭贷款,还得养一批人来管这些房子,好在这位朋友在内地还有其他成功投资的产业,才不至于套死在这些房子中。尽管这些房子到现在刚好解套,但耗在里面的精力、财力以及损失的机会成本不计其数。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处在牛市中,可一旦大幅度调整,老百姓的资产就会大大缩水,靠按揭贷款购房的人就有可能成为“房奴”。 财产缩水在股票、基金和各类理财产品上的表现那就不用说了,最近股市的调整就是最好的证明,各类金融产品纷纷“打折”。如果与老百姓的日常消费联系起来,那散户一天丢了一台冰箱、大户一天丢了一辆宝马。 财产性“支出”的另一大表现就是财产的维持费用的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再过一个半月,将要实施按揭贷款的新利率。今年到目前为止的5次加息将一次性体现在明年的按揭贷款新利率上,要维持现有的居住条件就必须多支付利息成本,这就是按揭购房一族财产性“支出”增加的典型例子。除了这种支出的绝对增加外,财产性“支出”的隐形增加就是通胀对老百姓财产的侵蚀,老百姓手中的钱逐渐“毛”了。 财产有它的两面性,既可以给老百姓带来收入,也能让老百姓带来支出,而收入和支出产生的前提是市场能否提供机会。如果市场不能提供机会,整个社会经济背景不提供机会的话,那任何人都无法在这个市场获取收入,就像在两年前的股市熊市中,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保住本金已经大幸,赚钱就免谈了。 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除了工薪收入外,其他的收入大多数属于财产性收入。在自己拥有的财产中,老百姓的风险意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财产性“支出”,尽可能不要让自己手中的财产“毛”了,钱可以少赚或者不赚,但一旦带来财产性“支出”,损失的不只是钱,人的精力、心态、幸福指数都会带来很大的损伤。至于股市的下跌,我想大家还是记住这句话:“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了这句话,股市的调整还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