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仇富不应成为追根马太效应挡箭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00:14 第一财经日报

  邓聿文

  日前公布的《2007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家在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九成民企老板表示压力大,除来自自身的压力外,其中超过半数认为存在“仇富”现象。

  如果不是媒体报道有误的话,我认为民营企业家们对“仇富”现象的集体负面性解读有些反应过头了。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普遍存在“仇富”现象,须要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支持,否则,仅凭感觉就武断地说社会存在一种“仇富”现象,并把这种现象指向一般民众,是极不负责的。

  财富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动力和表现。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普遍富裕而不是普遍贫穷的社会里。何况,我们中的很多人刚刚从一个普遍贫穷的社会里走出来,对“贫穷”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虽然我们曾有着深厚的“均贫富”传统,但应该看到,这种“均贫富”思想未必说明老百姓真的不喜欢财富。其实,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以财富为价值取向的过程。正因为有了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政策,我们才能脱离贫穷乃至温饱,现在又向小康迈进。因此,人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财富反而去仇恨它呢?

  再从现实来看,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富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一个“仇富“的社会里,富人能如此快地涌现出来吗?事实上,该调查报告也显示,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发展预期表示乐观,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家认为企业未来的计划投资额将增加,超过一半认为企业下期的从业人员将增加。企业家们的预期乐观本身就否定了“仇富”现象的存在。

  所以,轻率地指责人们“仇富”,不仅于理说不通,于事实也不符。但企业家们为什么又会得出如此矛盾的印象呢?我想,原因恐怕与以下几点有关:一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多起富人被害事件,都引起过社会的关注。二是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办实业的过程中,遭遇过某些部门或官员的不公正待遇。三是一段时间网上大量出现的对富人们“为富不仁”的抨击。就第一点而言,富人被害,固然不幸,但从查明的真相来看,几起富豪被害案并不是穷人所为,更非因“仇富”而“杀富”。至于第三点,如果说有“仇富心态”在内,该反思的不仅是普通民众,富人们恐怕更应该反思。

  当然,我承认,问题不会像上面分析的这么简单。但可以肯定,社会并不存在一种所谓的“仇富”现象,充其量,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着对富人的偏见。当然,即使仅是出现这种偏见,也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这种重视不是像某些媒体、学者和富人一样一味地指责人们“仇富”,而是要改变社会的财富形成规则,清除两极分化的社会土壤。因为,比起“仇富”来,社会的贫富分化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如果我们不去改变“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继续让贫穷考验弱势群体的承受耐力,漠视其权利和利益,倒真有可能引发全社会的“仇富心态”。

  为此,国家有必要尽快制定和调整有关政策,使人们在改革和发展中有公平的待遇,并在一个公平健康的游戏环境里求得发展。所幸的是,十七大给了社会这样的想象。(作者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