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发现管理的中国烙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1:18 财时网

  “历史是一派胡言”,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这句话曾被奉为经典,福特真的是在贬低历史吗?不是的。福特针对的并非历史本身,而是针对滥用历史而言。

  回过头来,对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商业而言,它的管理历史又是如何?《打开中国锁》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跨国管理咨询中国之道——来解读中国企业的管理历史,作者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采访了那些跨国管理咨询公司的操盘手们,梳理了从1981年至今的管理变革历史。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管理变革离不开那些跨国管理咨询公司,梳理一下中国成功企业的发展史,一个独特的共性是,它们都是较早地引入了跨国管理咨询公司,并及早升级自己的管理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不少跨国咨询公司还没有到中国内地设办公室之前,都是采取先在香港建立“桥头堡”的策略。比如麦肯锡、科尔尼、波士顿、贝恩等都是如此。

  咨询顾问们也遇到诸多尴尬,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中国烙印。比如人被认为是点子公司、搞策划的、“OO7”。最有意思的是一个“一个字一美元”的故事,当时,安达信为一家政府机构做招商引资咨询,费用是3万美元,客户却提出一个要求,要求在合同里写明,安达信必须为其准备一份不少于3万字的报告,相当于一个字一美元,安达信没有答应。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外咨询公司发展出了层出不同的细分,人们对“洋咨询”的理解也趋于理性,但是,这种管理的中国烙印依然如此鲜明,它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管理变革,以及国际化,成为企业前进的大敌。不妨让我们看看这些“黑色”烙印:一、过度“中国化”。本书中,中国式管理多次被批判,甚至被称为是一种毒害行为。有人拿中国和俄罗斯相比,虽然同属于“金砖四国”,但是,在现代化管理思维上,中国企业家却与俄罗斯企业家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中国一些企业管理者过多地强调中国企业的本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从理念上、管理上进一步现代化,进一步与国外更有

竞争力的企业接近。一位跨国管理咨询顾问甚至激进地表示,应先把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彻底拿过来。

  二、过多从传统思维里寻找管理智慧。中国企业家经常从军队、兵法、古代哲学著作,甚至毛选中寻找管理经验,民间智慧更是从三国、

红楼梦等中发现启迪。诸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商场如战场”这类词汇更是被作者批判的体无完肤。因为,企业的管理自有一整套体系,是一个完备的企业管理的逻辑,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是通过非企业管理的逻辑体恤去思维的,得出的结论就容易出错。

  三、过多强调个人英雄。即使到现在,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成功首先是源自企业家个人的成功,很多公司都把命运寄托在“一把手”的英明决策上。其中,关键的是,中国企业家决策更多是靠直觉,而非理性思考,因为企业家缺乏决策的支持体系。比如,一个咨询顾问发现,比较跨国公司的决策过程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过程,最根本的差异是时间的提前量。跨国公司做一个决策,是为了公司两年以后的市场,而中国公司往往花一个星期来做决策,做的只是三个月以后的决策。

  正如书中所做的警告:管理咨询不是雪中送炭,而是未雨绸缪。■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