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碧桂园被狠狠绊了一大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5:41 时代信报

  正忙于在全国跑马圈地的碧桂园,冷不丁被绊了一跤。据昨日出版的《华夏时报》报道,作为中央启动的百日土地督察的一个具体行动,碧桂园某项目正遭遇国土资源部调查,涉及面积6300亩。

  在新浪网站刊发的该文章下,不到一天时间里,网友的跟帖便逼近千条。碧桂园之所以为举国关注,笔者认为,和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错误决策有关。他显得有些得意忘形,忘了“出来混,要低调”的本分了。

  首先,碧桂园不应该将自己完全暴露在镁光灯之下。即便是一年前,国人所熟知的房地产企业,也不外乎王石领导的万科、潘石屹领导的SOHO中国等。任凭万科、SOHO中国口水纵横、板砖乱飞,并没有妨碍碧桂园埋头赚钱。

  而当碧桂园于今年4月20日在香港上市,市值飙过2100亿元时,碧桂园开始为国人关注。

  紧接着,杨国强犯了第二个错误。他将自己所持有的全部70%股份,无一例外全部转让给了其女杨惠妍,使得这位年仅26岁的小姑娘身价飙升至千亿,荣登2007年度中国富豪榜首。无形中,这为碧桂园增加了可资炒作的噱头。一种流行的判断是,杨国强为逃避国家将要征收的遗产税,而提前应对。

  而他犯下的第三个错误是,在房价飙升、国家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屡屡失效的情况下,碧桂园居然囤有天量储备土地,此事实在为人所不齿、为国法所不容。

  从公开资料来看,碧桂园的土地储备已经激增至5400万平方米(折合54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面积),为举国之冠!碧桂园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天量土地储备,其从各地政府手中所获得极低的土地受让价格,是问题的核心。

  碧桂园曾公开炫耀,其在2004年至2006年间的土地成本,仅为其楼盘售价的6%—7%!

  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业将难复旧日之风光。从《福布斯》发布2007年中国和世界富豪榜单来看,房地产业成为社会财富的聚集地,仅是“中国特色”而已。自今年五月以来,除政府屡屡出台政策猛药外,放弃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的思潮也愈发活跃。经济过热、房价高企,实在与中央建设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相去甚远。碧桂园被查,或将成为房地产进入“后暴利时代”的重大迹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