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外直接投资不妨更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4日 15:40 经济观察报

  杨明炜

  美联储又降息了。仍在加息通道中的中国央行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处境比过去两个月更加困难了。

  10月31日,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5%,这是美联储继9月份降息50个基点后第二次降息。之前,各大投行均预测,中国央行今年仍可能加息一到两次。如此,中美利差将进一步拉大,缓解资金流入的努力可能短期内将很难收到实效。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贸易顺差18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8亿美元。9月末外汇储备达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尽管商务部将缩减顺差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但是看来这并非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在此情形下,加大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力度或许是一种中短期经济保持平衡的有效策略。

  西方国家一直希望中国加快

人民币升值步伐,最近结束的G7会议对此直言不讳。然而,恐怕他们也清楚,人民币大幅升值亦无补于世界经济的失衡。

  在二战后50年的长期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几十倍的生产要素价格差,传统的通过汇率来调整贸易平衡的机制基本失效。如果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例如工资等生产要素上的差距有几十倍,即使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把这些差距拉近到10倍以内也需要20年左右。

  换个角度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吸纳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投资目前就只是刚刚开了个头,更大的产业转移浪潮还在后面。而在这股潮流中,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偏小,总量明显偏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约是美国的2%,与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 (流出)流量、存量的1.68%和0.59%。

  在资产价格飙升的情况下,拓宽对外投资渠道是化解流动性过剩的一大途径。目前,中国银行体系有9万多亿元人民币的过剩流动资金,加上国家1.4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有近20万多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全部金融资产规模的45%。就国内银行体系9万多亿元的非信贷资产而言,其使用主要是存于中央银行和持有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名义收益率不到2%,不能对冲银行吸收一年期存款2.25%的成本,若考虑超过6%的通胀因素,中国银行机构这部分资金的实际收益率实为负值。

  从1994年到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是 “双顺差”结构不断强化。1994年到2006年,我国连续13年出现了经常项目顺差,并且顺差规模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达到1608亿美元和2499亿美元。资本账户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过一年逆差外,也都是顺差状态,主要源于直接投资账户外资的持续不断流入,2006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00亿美元。

  我们再看看内需。按居民储蓄约17万亿计算,人均储蓄不足1400元。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不超过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2000元左右。再考虑到家庭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的支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可想而知。因此,在启动内需仍要走相当长的一段历程的情况下,加大对外投资特别是金融和资本项目下的对外投资,对保持经济内外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适当加快对外投资对缓解贸易磨擦、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消肿等有现实意义。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把一部分加工生产能力转移到外国,在当地投资办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防止了出口竞争。到外国投资办企业,可能对当地同类企业造成竞争,但由于资本的投入和新的就业岗位的创造,可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当地资源重新发挥它对国内经济的积极作用,一般不会受到东道国的反对,有许多国家还以各种方式鼓励外来投资。这样有利于扭转我国长期以来过分依赖出口的局面。

  从国际经验来看,贸易顺差可以通过资本项目的逆差,使得国际收支达到总体上的平衡。例如日本和德国,即是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或者是

证券投资、对外贷款等方式抵消贸易上的顺差。日本和德国的贸易顺差与资本项目的逆差合并计算,整个国际收支实现平衡。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