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惕物价由局部转向全面上涨推升CPI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4日 14:54 新浪财经
邱 林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2日表示,当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总体物价水平上涨形成压力。今年9月,随着猪肉等食品价格出现回落,CPI同比上升了6.2%,比8月份的同比升幅下降了0.3个百分点;今年1至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1%,比前8个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CPI增速是否已经出现拐点,专家存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乃至2008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持续存在,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势加快。(11月4日《上海证券报》) 应当说,当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是近几年来所积累一系列问题的一个总爆发而已,正是因为这次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涨价,才引起了大家如此的关注,其实,通货膨胀的苗头,从当初的基础性市场原材料的涨价就开始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罢了。可以说,只要是涉及到上游资源类产品,这两年以来的价格走势曲线,毫无例外地都是在上涨,很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下游产品的价格。 此前,中国社科院在2007年经济形势预测秋季报告指出,当前经济中已经存在着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只是企业迫于竞争或其他方面的压力,不能贸然提价,但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迟早会在下游产品中体现出来,从而推动了CPI的升高。其实,在物价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社会承受能力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例如成品油作为基础生产资料,一旦按照国际油价调整国内油价,CPI数字无疑将进一步上升。然而,在国际油价已攀升到每桶90美元以上时,本月1日,国家发改委终于作出成品油每吨上涨500元的决定。这预示着,在物价前期固有的局部性上涨没有消除的基础上,有可能向全面性上涨演变的迹象。 尽管如此,此间经济界普遍倾向于将本轮物价上涨归咎于粮油、猪肉等食品引发的“结构性上涨”。但央行在今年8月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却首度预警“价格全面上涨”,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事实上,央行对“价格全面上涨”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前期粮油、猪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央行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并不乐观,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特征在房地产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增长方面得到了体现。 今年1至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1%,打破了央行年初设定的2007年CPI增速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当时,央行设定增速3%的警戒线曾经令市场视为畏途。但从5月至今,这条警戒线却几乎是“名存实亡”,一次次地被轻松突破。5月,CPI增速首次越线,达到3.4%,6月再上一台阶,达到4.4%,至7月时,已是连升三级,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5.6%。虽然近两月CPI有所回落,但是,现在人们指望今年CPI还能控制在3%之内,几乎已成为奢望。 据了解,CPI在欧洲,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是2%,大多数发达国家所能容忍的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基本保持了3%的通货膨胀率。有些专家据此认为,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所关注的,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CPI是核心CPI。整体CPI中包括了食品和燃料等容易发生随机波动的商品的价格。如果以核心CPI来衡量,由于我国的非食品价格的价格增长幅度相当低,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比较低的。 然而,自2004年开始,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指数、工业品出厂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年年攀升。如果将所有商品,包括消费品、工业品以及住房、劳动力等等,统统打捆列成一个指数进行统计的话,涨幅会更大。而官员、学者对通胀的判断以及措施往往落后于形势。面对CPI的持续升高,近来一些官员、学者为此出来打圆场,搞出一个核心CPI来,这样,通胀就变成只是一个压力问题。按这个逻辑,价格可以涨个不停,而通胀一直只是个压力而已。 许多事实表明,当前的物价由局部性上涨向全面性上涨演化已十分明显,其危害在于,局部性上涨涉及的猪肉等食品和部分生产资料数量虽然不少,但权重小,引发市场波动的力度较低;全面性上涨包括猪肉等食品以及原材料、燃料、房地产价格指数等,其涨幅涉及的权重大,引发市场动荡的力度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来看,CPI在2至3%上下波动是比较正常的,而脱离市场基本面,物价由局部性上升转向全面性上升,推升CPI却是不正常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依靠宏观调控,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办法,遏止物价朝着全面性上涨方面演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