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药品直销难撼药价堡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15:19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李金玲报道

  “一种药品从诞生到生产,再到销售流通环节,最后到患者手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环节,也存在着众多的成本和费用,这是医药费高居不下的很重要的原因。”南京某商学院从事医药研究的小高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日前,媒体报道,接近发改委价格司的一位官员透露,在药品市场的下一轮“价格博弈”中,市场化控制价格的手段将成为主角,国家发改委正拟定新政策,包括鼓励“药品直销”制度,即药品直接从企业配送到医院或药店。

  “药品直销”仿佛一缕曙光,成为百姓街头热议的话题,希望能解决长久以来“看病贵”的问题。

  “药品直销”制度受鼓励

  国家发改委鼓励“药品直销”制度,即药品直接从企业配送到医院或药店。

  小高说:“药品研制有研制费用,药品生产有原料成本、人员工资、设备、销售成本、药厂利润等等,流通环节有广告费用、仓库、物流、医药公司的开支和利润,医院环节有医生回扣、人员红包、医院利润等等,这些繁多的成本和费用注定药品的销售价格不会低!”

  据了解,针对市场上频繁出现的以多次、重复仿制药品,规避“降价令”的问题,国家发改委首先从源头上考虑改变药价虚高的问题。

  发改委初步拟定,将“价格递减”的幅度定在10%,即对已研制成功并上市销售的药品,每仿制一次,在审批定价时,便在原来的基础上下调10%,在这样的方式下,仿制的次数越多,该种药品的价格就变得越低。

  与此同时,医院作为最大药品“销售终端”,对药品定价过程中的“差价政策”,也将在新思路中面临全面调整。据了解,调整主要集中在先前允许的最高15%的差价率领域。

  新思路提出,在不突破原定的15%加价率前提下,医院将实行药品分类加价制度,对不同价格档次的药品实行有差别的加价,“让高价药加价低,低价药适当高加价”。

  见招拆招 众说纷纭

  据了解,以往价格主管机关单纯采取限价的手段,药厂往往采取“你限价,我停产”、“改个名字就涨价”等手段对抗;单纯采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又出现了参与招标者“该来的厂家没人请,不该来的药商来很多”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有着太多难以衔接之处,政府

宏观调控太过粗放所致。

  国家发改委面对这种粗放式限价带来的弊端,试图做出价格监管的创新努力,公众对之充满了期待。

  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是一位从事直销行业十多年的管理经营者。他曾对媒体表示:“我对中国直销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行业要发展,关键是管理,对于那些破坏行业秩序的行为,要用法律法规为社会大众确立一个辨别的标准,同时要有执法力度,这对行业的发展甚至存亡至关重要。今年的

直销立法就是政府监管部门为行业规范管理和大众辨别提供了标准。我相信,立法出台后,全新的直销行业将有更加稳定扎实的发展。”

  然而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上海经济学院博士马女士说,通过实行仿制药“价格递减”、药品分类确定加成比例和药品直销等降低药品市场价格的办法,其最终绩效很难给出乐观的预期。

  分类加价

  限制医院抬高药价

  记者了解到,往常的规定是药品进入医院后,医院有最高加价15%的权限。这就导致了医院将所有药品的加价率都用足“上限”,进一步抬高药价。

  对此,医院方面也有委屈。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支出中,政府投入只占7%,有的三甲医院甚至只有3%,剩下的支出均要靠医院自筹解决。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只有通过药品价格加成收入弥补其财政投入不足所需的运营和发展费用。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是医疗机构腐败滋生的最根本原因,而且财政投入属于政府公益性职责,这也就从体制上导致了相关部门在调查医疗违规问题时显得有些无奈,查处力度不足。

  马女士分析,从形式上看,药价虚高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政府限制加价幅度和流通领域利润的加成,众多数据也指向这一问题。药价虚高倍增的真正原因在于当下“以药养医”的

医疗体制,如果无法在这一核心领域取得突破,针对流通环节的改革措施只会因其权宜性质而流于表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