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政体制变革方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02:03 第一财经日报
张巍柏 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方面,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笔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在公共财政转型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这个方向的指明,将意味着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公共服务领域财政投入的进一步增加。 在过去多年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中,财政资源的重点投向,并没有完全体现公共财政应有的方向,大部分投向了本应由市场来起作用的经济建设。公共财政所具有的公共性、非营利性和法制性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正是因为财政在公共领域的作用不充分,加剧了诸多社会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不仅如此,由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制度与行政改革没有跟上,公共财政资源被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温家宝总理10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要严格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尤其要防止铺张浪费,防止年底突击花钱。如果光看国务院领导的警告,可能一般人还无法了解事情的严重性。我们来看一组财政部的数据:2005年前11个月,中央财政支出6659.9亿元,同比增长6.2%。但是在《关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的数字显示,2006年中央财政总支出22222.04亿元,比2005年增加1972.63亿元,增长9.7%。换言之,2005年全年,中央财政总支出是20249.41亿元;如此算来,2005年12月单月,在统计数字上,中央财政支出的金额就高达13589.51亿元。 显然,在目前《预算法》给予的空间中,每年数千亿元的财政增收部分,大部分被财政部门“自主”支出了。政府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的必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神,就具有了非常特殊的意义,代表了财政体系向公共财政转型的大方向已经确立。 履新不久的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也对十七大报告中的财政体制变革方向,作了一种角度的解读。谢旭人指出,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发展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支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支持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财政体系转向公共型财政的迹象非常明显。可以肯定的是,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下,加大转移支付、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将成为未来财政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转折性的概念突破,并不代表财政体系能够很快就转化为公共型财政体系,这还需要时间。 (作者为咨询公司分析师)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