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警惕财产性收入的浮盈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02:02 第一财经日报

  黄湘源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对于中国股市的意义,不仅在于正名,而且更应当是一种担当。因为只有如此,广大股民的“财产性收入”才有可能不至于说缩水就缩水。

  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炒股常常会被当作“不务正业”,十七大为股民的“财产性收入”正了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十七大期间答记者问时毫不含糊地表示:“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这意味着中国股市的发展不仅将拓宽老百姓的投资途径,而且将有可能成为老百姓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的机会。这是值得大家高兴的。

  但是,为什么中国股市非但在那么长的一个时期没成为

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也没能够成为“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聚宝盆”呢?

  如果没有

股权分置改革,如果继续将大批能够反映经济增长成果的优秀企业拒之于门外,很难想象中国股市会出现像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牛市。牛市是财富效应的摇篮。中国股市正在或者说已经成为经济“晴雨表”,这本来应该是广大投资者“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的期望所在。然而,让人看不懂的是,除了那些早已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所谓利空猜测之外,市场并没有发生什么足以根本改变整体发展方向和趋势的诱因,可是,很多人在股市的“财产性收入”反而遭遇了大幅度缩水。

  股指在短期内大幅上涨,资产价格急速膨胀,必然造成风险的积聚。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管理层不忘经常提个醒也是对的。不过,这不应成为调控行情的借口。相反,正因为人们建立在股市财富效应的基础上的“财产性收入”,其实是一种浮动性很大的收入,决定政策和政策执行需要十分小心翼翼。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所需要的既有思想认识上的正名,更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只有从市场基础建设到股市运行机制对一系列涉及股民利益的政策取向来个正本清源,以期中国股市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得以根本扭转,“晴雨表”所反映的经济增长成果可以由大多数投资者来共同分享,来之不易的“财产性收入”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呵护。

  其实,当我们在讲股民的“财产性收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泛泛而论地说股市财富效应的时候,就是因为财富效应可以因为有太多的水分而挥之即去,而一旦成为“财产性收入”的一部分,就有了他所应该担当得起的意义,是不能也不应该那么轻易地说缩水就缩水的。

  (资深

证券评论员 黄湘源)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