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细节决定中国制造的成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11:23 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于维军

  近几个月来,中国产品因质量问题在世界各地被召回或禁售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一时间,中国出口产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一系列退货、抵制中国产品的事件掀起了一阵妖魔化“中国制造”的风潮,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普遍怀疑和担忧,损害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声誉。一些媒体甚至建议,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中国制造”的标签视作假冒伪劣的警示,进口商、零售商不要经营中国商品,消费者应当拒绝购买任何中国产品。

  中国产品的频频被召回或禁售,已不止危及个别产品甚至“中国制造”的声誉,更危及中国的国际形象以至长远国家利益。长此以往,中国产品或许会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最终被国际社会拒之门外。

  然而,仔细翻拣这些被召回产品、被通报产品的目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产品中的大部分缺陷都是一些非常简单、只要认真对待、给予足够重视就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椅子腿焊接不牢,比如儿童衣物上的纽扣容易被拽落并被幼儿吞咽,比如家用电器电源电线的负荷与电器不匹配使用时会因过热而引起燃烧,比如儿童玩具上竟会装饰玻璃镜子等等。

  事实上,由于中国产品对细节不够重视而影响了品牌形象。比如一个中国制造的公文包用料、做工、款式都是一流的,可是往往在人们不留意的线头处理上不够完美,让人觉得很遗憾,达不到国际品牌的水准。而韩国、日本的企业则是完美主义者,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细节最能打动人心,日韩的产品就是凭细节赢得了顾客的心。

  针对今年上半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使中国产品的声誉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提升“中国制造”的信誉,使“中国制造”继续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欢迎。

  首先是我们能够拿出一些独特的质量响当当的名牌和几个旗舰企业。三四个质量事故可以让一个国家的商品蒙难,一两种驰名产品也可以立国。英国政府对疯牛病疫情遮遮掩掩,导致英国失去70%以上的欧盟牛肉市场,“英国食品”从最安全跌落到“不可信”,其农业自此一蹶不振。反之,一个诺基亚支撑了芬兰的经济和国家声誉,索尼、丰田、本田把“日本制造”从“劣质产品”扭转为“优质产品”,现代、三星能遮盖掉“韩国制造”的种种阴影。要让“中国制造”闪光并且为全球所信赖,树起几个人见人爱的名牌是捷径。技术创新、销售战略、生产标准不仅要达到世界上最苛刻的标准,还要在产品名称上让全世界易记易接受。“东京通信工业”改为“索尼”后让这个名字风行世界的例子,极好地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决定成败”,对富有创造性的中国企业家来说,这6个字分量极重。

  其次,“中国制造”必须狠练“内功”,提高质量,舍此别无他途。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国制造”今天在海外遇到的麻烦视作一个挑战、一个机遇,扎扎实实地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让“中国制造”成为美国、欧洲的标准,让中国的食品标准成为全世界的高标准,国际上的消费者都享受着高质量的“中国制造”,我们又何惧任何媒体的炒作!

  第三,用细节提升“中国制造”。当前,国际化进程大大提速,国内大、小企业也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市场格局。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可以说,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工夫,建立“细节优势”,通过细节来提升“中国制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已经生活在“细节经济”时代,细节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谓“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一个公司在产品或服务上有某种细节上的改进,也许只给用户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场占有的比例上,这1%的细节会引出几倍的市场差别。原因很简单,当用户对两个产品做比较之时,使用功能相近,对购买决策起作用的就是那1%的细节。对于用户的购买选择来讲,是1%的细节优势决定那100%的购买行为。这样,微小的细节差距往往是市场占有率的决定因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