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伪竞争比同质竞争更可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09:08 燕赵都市报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中国银行业变革二十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境内银行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严重,面临融资方式变化的冲击,储蓄持续分流,应进一步推动银行业的创新和前瞻(10月28日中国新闻网)。

  正如金融学者徐滇庆所认为:目前金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数量虽多,但是同质性极强。无论是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还是那些农村信用社,他们和国有四大银行的“血缘”关系太近了。从业务范围、服务对象、金融手段上来讲,四大国有银行之间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需要“联合行动”时,本是竞争对手的各银行却表现得高度默契和协调,比如黄金周关门歇业、跨行取款费集体大涨。

  客观地讲,性质相同的行业进入相同的业务领域,竞争的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如卖快餐的

麦当劳、肯德基,卖家电的苏宁、国美,卖剪刀的“王麻子”、“张小泉”……某种程度上,同质化竞争是差别化竞争的基础,差别竞争是同质化竞争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消费者而言,多一个同质化竞争就意味着多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又促使和催化商家竞争方式的个性化和差别化,如果说同质化竞争是企业进入行业的敲门砖和契入点,那么差别化竞争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按照动态竞争理论,竞争是否充分要看竞争参与者在竞争过程中能否改变自己,是否在竞争中促进了技术革新和生产制度的变革。而同质化竞争要不就没有竞争,要不就是恶性竞争,为了争夺相同的客户而拼个你死我活。尽管这种竞争对于提高效率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缺乏对竞争参与者自身进化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同质性,金融行业竞争参与者在竞争过程中改变甚少。

  很显然,如果某一市场的竞争长期处于同质化的低级阶段却又能得以繁衍甚至兴旺发达,这只能说明这样竞争只是一种明竞争实垄断的“伪竞争”,其背后必然一股强大的反市场力量支撑着。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曾明确指出,我国银行同质竞争的问题既有体制上的根源,也有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还有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的缺乏。由于国有
商业银行
仍然依靠着以行政手段为主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掌握着垄断地位,银行之间真正的市场竞争根本不可能展开。

  对于消费者而言,同质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竞争实垄断的伪竞争。因为大凡这种性质的竞争,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力量起不到任何作用,其最后结果只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甚至一个比一个“黑”。既然“用脚投票”无效,就干脆不投票,“惹不起躲得起”群体性冷漠之下,储蓄持续分流乃至整个行业沉寂和萎缩就是很自然的事。

  -樊艳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