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投资轻消费的现象何时能改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15:13 新浪财经

  邱 林

  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在投资、出口、消费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同期出口为8287亿美元,增长27.1%,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10月26日新华网)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主要靠的是投资与出口的拉动,其增速均达到二成以上,而社会消费却成为配角。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几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势,即投资和出口成为强势推动力量,而消费则不时处于疲势或弱势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一个短时期或者某个特定时期内出现,倒也未有大碍。但是,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就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由于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在近几年来显得尤其突出和迫切。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消费、投资和外贸出口“三驾马车”同时拉动的。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尤其是消费与投资的这种相互消长关系更为直接和明显。尽管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各级政府强调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到国内需求拉动上来,但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以GDP为核心的发展观,没有充分意识到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把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放在了扩大投资需求上,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以投资拉动为主的道路。

  从1978年至2006年的29年中,国内的投资率有18个年份在35%以上,有6个年份在40%以上。其中,2005年达43.2%,2006年达43.4%。与此同时,200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尚达到61.1%,而到了2005年则减到54.3%,2006年进一步下降到52.1%。所以,在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消费虽然多年来保持稳定增长,但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与投资相比,显得很不协调。

  应当说,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老百姓确实比以前有钱了。但为什么我国还会出现需求不足的问题呢?分析人士认为,原因在于这个需求被“抑制”了。居民虽然每月都有现金收入,但是众所周知,他们也面临着自己的揪心事,一是

房价涨得离谱,年轻人买一套稍微像样的房子就会沦为“百万负翁”,接下来一辈子都要为银行打工了,而子女的教育支出又是连年攀升,如果运气不好生了病,就会成为彻底的城市贫农。实际上,住房、教育、医疗已经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三道“紧箍咒”。

  因此,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难以显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属于供应方面的问题,如新的服务、新的产品由于种种原因供应不足或者根本没有供应,使得消费者有钱想花却花不出去;有些是属于需求方面的问题,例如,相对一部分农民工,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其收入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增长,当然也就谈不上消费的增长。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是增长了,但是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如养老费用、医疗开支、教育储备等,增长的收入并没有化成现实的消费。

  从长远来看,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还应该是消费,因为无论是投资还是出口,其增长都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投资的目的是提高供给,如果没有最终的消费来支撑,投资最终会变成闲置与浪费。与此同时,出口的超常规增长即便不面临贸易制裁也会造成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并最终会遭遇

汇率这个看不见的手的干预而回归平衡。有鉴于此,拉动消费就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当务之急。

  据有关专家预测,2008年消费的增长将在13%左右,消费拉动效果虽有启动,但不能指望在一年内迅速见效。而消费的拉动作用只是量变,仍无法超越投资。按理说,消费是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因为消费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动因、动力和最终的目的。所以,无论从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看,还是从当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和条件看,都必须把我国的经济增长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变到以国内消费拉动为主的轨道上来。这不应当被看做是应付当前问题的权宜之计,而应当把它作为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