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当“中国制造”成为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9:29 每日经济新闻

     林国栋

  上一次见到满脸络腮胡子的裴克为(CraigPepples)时,1美元兑人民币大约是7.75元;不久前再次与他相遇上海时,胡子还是那么浓,但人民币汇率已经逼近7.50关口了。

  人民币不断升值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自然成了环球资源首席运营官与本报记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寻找突破口

  “企业要做好长期准备,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这是多年从事国际贸易撮合业务的裴克为最想告诉中国企业的一条建议。

  他解释说,做好长期准备,不仅是指

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长期的难以改变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以战略的、长期的眼光,来看待
人民币汇率
放开这样一个发生在国际贸易领域进而波及全球经济的重大事件。据他了解,有的中国出口企业在出口成本骤然上升的背景下,要么转型,要么调整出口方向,要么提高出口价格,要么以牺牲产品质量为前提留住老客户,甚或自行消化所增成本,“这些做法当然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还有更好的突破口。”

  裴克为认为,上述这些做法都能帮助出口企业在短期内迅速走出出口的“冬天”,但问题是,这个“冬天”也许将是漫长的,“三年后你再看,人民币汇率可能已经不存在七点几的说法了,可能是六点几五点几甚至是四点几。”

  他介绍说,他从接触过的众多买家卖家身上得到的一个宝贵经验是,买家找卖家也好,卖家找买家也好,都不像谈恋爱找对象那么简单——进口方要找到一个好的供应商并不容易,而中国出口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整体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的整体贸易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贸易环境才是最重要的,产品成本只是一个重要因子,影响贸易成本的还有原料产地、生产线控制、物流配送、进出口检验检疫等方方面面。”他认为,中国出口企业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也不应轻言转型、放弃之类的话了。

  事实上,裴克为认为中国企业最该关注的不是如何去计算成本,而是如何在投入较小的前提下,尽可能并且尽快地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中国制造”已是品牌

  “客户需求才是长期有效的突破口。一个供应商的产品如果总是能及时地得到客户的认可,那人民币是否升值对他其实不会有太大影响。”满足客户需求不必多言,做企业的都知道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还要足够快。“只要及时,哪怕只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上的改动,也会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订单。”当然,面临成本竞争压力,适当提高产品的

性价比也很重要。在投入不是很大的前提下,通过一些功能上的改进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

  裴克为进一步指出,上述技巧方法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品牌,全球的买家都喜欢“中国制造”。所以,裴克为对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的中国出口企业并不担忧,而只是指出,当前“中国制造”品牌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必须一个个去解决。“否则,一粒老鼠屎就有可能坏了一锅粥,因为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出来,几家无良供应商的形象有可能败坏整个中国出口商的形象。”裴克为的中文讲得很好,好到可以恰当引用俚语的程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