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立伟:央企整体上市需要更多准备工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0:2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近日,有消息说国资委已列出30家央企的名单,尽早整体上市。国资委相关官员则否认2010年前30家央企整体上市名单,流传的名单中的内容与国资委掌握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 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角度来说,这些央企应尽快整体上市,但是从当前市场运行看,应缓行。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大部分国企为了达到上市所要求的硬性的会计指标,采取把部分优质资产分拆上市的做法,一些和主业无关、质量不好的资产放在了母公司,这造成了一些弊端。比如,上市公司独立性较差,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利益输送、大量占款、违规担保等现象成为股市顽疾,整体上市则有利于化解这类矛盾,保护投资者利益。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了统一,股权激励政策则使得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流通股股东统一,加之,当前过热的资产需求需要加大资产供给,因此,整体上市成为一个良好选择。 但是,随着市场的巨大变化,与此前投资A股市场资金量较少不同,彼时大量规模不大的资金主要炒作二三线股,大型央企则主要成为影响股指并作掩护的指标股。现在,几十万亿的资金以及超大型基金公司的诞生,投资价值性的央企成为必然选择,由于流通量较小,这种改变成就了目前的"蓝筹泡沫",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令资金疯狂抢筹影响股指的大型央企上市公司也推动了这一趋势。 自去年以来,多家大型国企在A股上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增加资产供给,吸收当前过剩的流动性,目前央企整体上市计划应该也有此意图。但目前的形势是财富效应刺激了人们的投资热情,巨量的资金涌入市场,炒高了股价,成就了世界最高市盈率的市场。此时的市场上也出现两个变量,首个是股指期货,其次就是港股直通车。由于当前央企上市的公众流通股的比例太低,市场资金很轻松就会控制筹码,从而挟持股指,左右股指期货,这也是市场解读蓝筹泡沫的理由。由于港股直通车的即将开通,目前已经有大量内地资金涌入港市,炒高H股(主要是央企),形成A、H股互激上涨,实现两地套利。如果此时实施央企整体上市,正好为这种炒作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激情,继续推高股价,可能形成更大的泡沫。 当前市场的重点应该是控制股市风险,稳定市场,减少蓝筹泡沫,因此,国家应该通过减持央企国有股份,增加流通股数量,来稀释泡沫。目前,影响股指的大型央企股份的流通量过小,普遍达不到证券法要求10%的最低流通比例要求。 实际上,整体上市还需要更多准备工作,比如国有资产定价问题,以当前形势,如果按照市场价格可能存在泡沫,因为处于高估的阶段,如果定价过低,则涉及国有资产保值的问题。其次,大部分央企实际上并没有融资需求,当前一些大的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相继上市,主要是为了吸收过剩流动性,在当前不断提高准备金率、控制信贷的宏观调控的环境下,财力雄厚的大型央企并不需要融资,而且融来的资金很难说都用于实业投资而不是流入股市,并不会为吸收流动性做贡献。相反,真正有融资需求的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较难在银行获得信贷,而利率的逐步上扬提高了他们信贷的成本,应该尽快推出中小企业板块,吸收大量优质的中小企业上市,才既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