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公司化运作拯救不了合作建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02:08 新京报

  一家之言

  “郑州中基地产”日前挂牌,中基地产发起人王华说,成立公司后,他们将以此为平台,把郑州个人合作建房进行到底。(相关新闻见本报昨日报道)

  公司化运作合作建房,“郑州中基地产”不是第一家。早前,个人合作建房发起第一人于凌罡就曾尝试过公司化运作,只可惜有名无实,至今没有下文。“郑州中基地产”虽然号称地产开发公司,但实质与于凌罡注册的咨询公司没有区别,因为据发起人介绍,“郑州中基地产”还是要和专业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

  要承认的是,相比之前松散的合作社,公司化运作一则能取得部分参与者的信任,二则便于与企业及政府间的合作,三则如果运作成功,可以成为合作建房的郑州品牌持有者,将合作建房进行到底。

  尽管从内心来说,民众普遍期待“郑州中基地产”公司化运作合作建房能趟出一条路来,为楼市泼一盆冷水。但是,基于以往不成功的教训和现实的诸多困境,笔者还是为“郑州中基地产”捏了一把汗,以为在目前的处境下,公司化运作拯救不了合作建房。笔者试谈几点。

  首先,即便是公司化运作也过不了政府这一关。一直以来,政府官员对合作建房态度一直摸棱两可,以至于温州个人合作建房曾引起广泛争议。政府的模糊态度必然影响到参与者的积极性。

  其次,解决不了土地和资金问题。“郑州中基地产”目前虽然有500多位市民报名加入合作建房,但只是意向性的,并没有交相关费用。即使这500多位市民都是合作建房的忠实参与者,且及时履行相关义务,但在与大

开发商同时竞争一块土地时,双方力量悬殊就会马上暴露出来。

  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现在的土地供应大多是大块土地整体出让,对资金的要求要高;二是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银行一般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刚刚起步的合作建房则不具备这些关系优势,尤其是资本运作能力不够。

  再者,有多少专业公司对合作建房感兴趣?去年,上海家圆公司在规划个人合作建房、委托开发商买地盖房时,就遭遇几乎所有开发商的闭门羹。

  而且,即便用公司化运作的合作建房优于松散的合作社,但仍然存在一个管理问题。“郑州中基地产”能管理好6个股东,但如何管理数百名甚至上千名参与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而且,有

房地产开发及经营权限的“郑州中基地产”最终如何与小股东分红也是个问题。总之,公司化运作合作建房虽然叫好,但运作风险仍然要警惕。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要为“郑州中基地产”敢于挑战逐渐垄断楼市的大开发商的壮举而鼓掌喝彩。

  □冯海宁(北京 媒体从业者)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