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顺应时代潮流深化改革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01:49 第一财经日报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如何评价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如何在5年来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全党全国关心,世界各国瞩目。胡锦涛同志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30年来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

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0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表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因为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国人民获得更多福祉,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召开以来这五年,我们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30年来我们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取得了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我们深知,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在经济领域深化改革,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还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就要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和机遇,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